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阿瑟·米勒经典话剧《推销员之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阿瑟·米勒经典话剧《推销员之死》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640126?commTag=true

20世纪的美国剧坛,阿瑟·米勒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并称为美国戏剧三大家。阿瑟·米勒更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完成于1949年的剧本,被誉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佳剧本之一,是首部一次赢得三大戏剧奖的剧本。这部剧作的问世,让阿瑟·米勒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


阿瑟·米勒及其代表作

剧评家马丁·哥特弗里德曾盛赞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和《桥头眺望》是三部气势宏伟的剧本,具有显示人性的广泛内容,它同时又高于现实生活,因为它们诗意盎然并具有崇高的道德力量。他预言,世界上只要还有舞台存在,这三出戏剧就会上演,传之不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也曾说过,“他(阿瑟·米勒)是一个里程碑,一个领路人,我对他深为折服。”


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书籍

《推销员之死》围绕推销员威利·洛曼(Willy Loman)生命中最后的24小时展开,剧中通过威利与妻子林达、两个儿子和身边朋友一起经历的一系列事件,以离奇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同时也深邃地揭示了社会和家庭中的核心问题。阿瑟·米勒曾说,文化的作用不是使人们捍卫自己的文化免受其他文化的影响,而是让人们品味核心的共同之处。戏剧应该表达整个社会的愿望,应当对人类的生活具有崇高至上的意义。

四川人艺与经典对话

多年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一直致力于将更多经典作品呈现在舞台上,坚信经典作品具有无穷的魅力和深远的价值意义。它们是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排演经典作品,不仅要注重对经典作品的研究和理解,同时也不断注入新时代的元素和思考,以使得作品在今天的舞台上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四川人艺希望将具有“永恒人性,当代意识”的经典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希望观众在其中感受并得到浸润和滋养。

话剧《推销员之死》角色先导片

1983年米勒到访中国北京,亲自执导了由英若诚主演的“北京人艺版”《推销员之死》,由此为中外戏剧文化交流翻开了一页新的篇章,这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舞台第一次上演外国的剧作。

今天四川人艺带着敬畏之心再次触摸经典,将阿瑟·米勒的巅峰之作搬上舞台。此次排演四川人艺特邀著名戏剧理论家谭霈生先生担任戏剧总顾问,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编剧罗大军担任导演,特别使用英若诚先生翻译版本,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中坚力量联合打造。



英若诚、谭霈生、罗大军

谭霈生先生认为:“阿瑟·米勒在中国的影响无论过去40年,还是现在乃至未来,依然绵远流长。相较于40年前,四川人艺此次排演阿瑟·米勒的剧作,有着更重要的当代意义。

在当今中国社会,人们内心呈现出情感与精神更深层的多样而复杂的欲求,就像《推销员之死》通过一个普通家庭所呈现出的那样,职业工作所带来的内心焦虑,每个家庭成员对自己的认知和构想,两代人之间价值观的冲突对彼此错位的理解和表达,生活中充满着的希望与失望、爱与怨、忠诚与背叛、责任与索取,以及为所爱的人作出的奉献、甚至牺牲,还有感恩与和解……不一而足。这出戏实实在在演绎着普通家庭普通人多彩的人生故事,彰显着生活的多重意义。

这就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它会让我们每个人深刻地领悟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基本的逻辑所在……”

演员阵容




特邀加盟 岳红

国家一级演员,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文艺志愿者。

主要代表作品有:电影《野山》《八女投江》《女刺客》《本命年》《惊天动地》《走着瞧》《深呼吸》《家园》《党员登记表》《走走停停》等,电视剧《母亲》《追你到天边》《离婚律师》《满天星》《中国远征军》《生命中的好日子》《家常菜》《双城生活》《一家不说两家话》《八九不离十》《天衣无缝》《老酒馆》《特赦1959》《枫叶红了》《亲爱的自己》《亲爱的小孩》《麓山之歌》《小夫妻》《小日子》《好运家》《向前一步》等。

曾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奖,百合奖最佳女演员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主创团队

编剧:阿瑟·米勒

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并称为 20 世纪美国戏剧三大家。主要作品有《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桥头眺望》《两个星期一的回忆》《全是我的儿子》。

翻译 :英若诚

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翻译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演员,曾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代表作品:话剧《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推销员之死》;电影《白求恩大夫》《末代皇帝》《小活佛》等。

戏剧总顾问:谭霈生

我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戏剧美学家、戏剧教育家。1956 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专业第一届本科班,1962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毕业后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任戏剧理论教研室主任、戏剧文学系系主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研究所副所长。1986 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重要著作有:《论戏剧性》《世界名剧欣赏》《电影美学基础》《戏剧艺术的特性》《论影视艺术》《戏剧本体论》等,另有戏剧理论论文百余篇。

导演:罗大军

资深文艺工作者,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国家一级编剧,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话”东方影视公司总经理、FNTC国际戏剧节组委会执行主任等。

舞美设计:王瑞宝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教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曾获金狮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舞美设计代表作品:《千手观音》《森林诱惑》《老妇还乡》《雷雨》 《马可波罗传奇》《风雪夜归人》等。

灯光设计:王瑞国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国家文化旅游部优秀专家,第十二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幕式灯光舞美主任设计师。灯光设计代表作品:《千手观音》《梅兰芳》《库布奇》《马可波罗传奇》《四世同堂》《赤壁》《霸王别姬》《风雪夜归人》等。

音乐音效设计:张梓倩

声音艺术家。以诗歌、声音、戏剧等为创作材料。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教师,原中国国家话剧院声音设计。作品含 2017 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开幕表演《不息》,民生美术馆《古玩市场》,尤伦斯艺术中心《不足为外人道也》;中国国家话剧院《青蛇》、《美好的日子》;国家大剧院《威尼斯商人》、《朱生豪与哈姆雷特》;北京国际音乐节歌剧《逐》等。

形体设计:张寅文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现代舞技术教师、编导、舞剧及肢体剧导演。代表作:现代舞剧《理查三世》现代舞《飞过冬天的风筝》《成人的游戏》《净土》《摄氏度》话剧《驯悍记》音乐剧《故宫里的大怪兽》等。

服装设计:何梦苗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服装化妆专业、法国 ITM 专业化妆设计学校影视特技化妆专业。主要设计作品:《倩女幽魂》《无处不青山》《苏东坡》《长恨歌》《麦琪的礼物》《赵一曼》《铁血西迁》等。影视剧《忠诚》《走向共和》《少年往事》《聊斋新志》等。

造型设计:李立

四川人艺青年造型设计。主要作品:话剧《无处不青山》《雾中灯塔》《尘埃落定》《高腔》《赵一曼》《金沙江上那座城》《没有角的小犀牛》《少年大禹》《每一件美妙的小事》《慕尼黑,慕尼黑》《欲望街角》《声音与聆听》等。

道具设计:龚德鹏

四川人艺青年道具设计。主要作品:话剧《苍穹之上》《谭位中》《鹤鸣声声》《无处不青山》《箭无虚发》《白鸽从蓝天飞过》等。

戏剧文学编辑:刘晓村

作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先后供职于四川省作家协会《星星诗刊》杂志社、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杂志社、中央戏剧学院研究生部。著有《蚀城》《幸福还未到来》《锦观月明海上花》等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曾担任多部影视剧、话剧的编剧及文学策划,戏剧评论曾多次获国家级奖项。

表演指导:冯宪珍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主要话剧作品:《大风歌》《灵与肉》《老顽固》《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故意伤害》《命运的拨弄》《都市牛仔》《老妇还乡》《青春禁忌游戏》《死无葬身之地》《美好的日子》《搁浅》《办公室的故事》《新原野》《丽南山的美人》等。电视剧作品:《爱你没商量》、《西部警察》、《车间主任》、《电脑之家》、《有家好好过》等。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央戏剧学院奖、文化部优秀青年演员一等奖、金狮奖、白玉兰奖、文化部优秀剧目调演表演一等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