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不完美的完美!自我接纳的艺术与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不完美的完美!自我接纳的艺术与实践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59389.html

在人生的漫长旅程中,我们都在不懈地追寻强大的力量,期望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实现心中的梦想。然而,真正的强大并非源自外在的财富与地位,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接纳。接纳自己、接纳生活的一切,这是一种深沉而强大的力量,它能引领我们超越自我,拥抱真实而美好的人生。

真正的强大,始于对事物的接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可能是性格上的小瑕疵,也可能是能力上的短板。但当我们勇敢地直面这些不完美,接纳并允许它们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时,我们便不再被自责与自我怀疑所困扰。相反,我们开始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挖掘自身的潜力。正如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不完美也塑造了我们与众不同的特质。接纳自己的不足与不完美,让我们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生活、工作、学习和成长。

接纳:通往真正强大的路径

焦虑,是现代生活中许多人难以摆脱的情绪。而真正的强大,在于接纳自己的焦虑。我们要认识到焦虑是一种自然的情绪反应,它并非我们的敌人,而是身体在提醒我们关注自身的需求与感受。当我们接纳焦虑的存在,学会与它共处,而非逃避或抗拒它时,我们就能更好地洞察和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去满足这些需求,焦虑也会随之消散。

情绪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晴雨表,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都是人性的一部分。真正的强大,意味着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不压抑它们,而是让它们自然地流淌。当我们允许自己感受各种情绪时,我们才能更真切地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喜悦让我们品味幸福的滋味,悲伤让我们更加珍惜美好的时光,愤怒让我们明确自己的底线,恐惧让我们学会勇敢地面对未知。接纳情绪,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充实且富有弹性,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完美只是一个虚幻的代名词,真正的强大在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理解完美是一个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我们不能被不切实际的标准所束缚,而是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每一次的尝试、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人生旅程中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让我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断调整前进的方向,朝着更好的自己迈进。

我们的身体是心灵的载体,有时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真正的强大,在于接纳自己的躯体症状,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当我们关注自己的健康与福祉,不忽视身体的呼唤时,我们才能及时采取措施,保持身心的平衡。接纳躯体症状,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

接纳并非被动的忍受,而是一种积极的关注与选择。它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身心和生活有深刻的理解与尊重。当我们接纳生活中的一切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自由、敞开和明亮,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不再被过去的遗憾所困扰,也不再被未来的焦虑与恐惧所束缚,而是能够活在当下,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

正如“你接纳什么,什么就消融;你抗拒什么,什么就固守”。当我们抗拒某件事时,我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它上面,不断强化对它的关注,从而使这件事深深扎根于我们的脑海和身体中,最终成为我们的命运。这也是焦虑、抑郁症患者难以走出困境的原因。而当我们接纳这件事时,我们调整了认知和行为,允许它存在,不再紧盯着它,将时间、精力和能量投入到我们热爱且对人生有意义的事情上。于是,这件事失去了能量的支持,便会慢慢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出。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接纳是一种智慧、一种勇气、一种敞开,更是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与万事万物和解,以更加从容和坚定的姿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让我们学会接纳,拥抱真正的强大,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接纳自己、接纳生活、接纳万事万物,是我们一生的修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发现自己的潜力,释放内心的力量,实现自我的价值。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接纳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每一个瞬间,相信我们一定能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世界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什么才是真正的“接纳自己”?

近年来,“接纳”一词变得十分流行。如果你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可能会在许多书籍和文章中看到“要学会接纳自己”的观点。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接纳自己呢?

自我接纳不是一种功能,而是一种体验;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能确认和悦纳自己身体、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正面价值,不因自身的优点、特长和成绩而骄傲;二是能欣然正视和接受自己现实的一切,不因存在的某种缺点、失误而自卑。简单地说,就是“尽管我与众不同或是有缺陷,但我依然认可自己”。

心理治疗师艾希莉·戴维斯·布什在《接纳》一书中用拔河的比喻来形容接纳的过程。想象自己在美丽的田野中,手里拽着一根绳子,与生活进行拔河。绳子的另一端是各种不如意的境遇,如堵塞的交通、增加的体重、烦人的上司等。我们不想被这些境遇拖入,于是用力拉扯。但这场拔河注定会输,因为生活总是比我们更有力。而接纳就是松开手,停止与生活的角力,享受内心的平静。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自我接纳存在误解。

误解一:自我接纳意味着不思进取、自我放纵。自我接纳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之上的,我们要知道自己为何成为现在的样子,包括家庭背景、教育方式、个人选择、努力程度等。一个自我接纳的人能够平和地看清自己,对自己有准确的认知,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现实可行的目标,而不是“躺平”不再努力。相反,一个不思进取的人可能恰恰是因为没有接纳自己的缺点,活在对现实的否认中,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所以才不进取。

误解二:自我接纳是无视自己的缺点。接纳自我并非自我欺骗,而是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一切特质,包括缺点和不足。有些缺点和不足是无法改变的,如过去、出身、遗传性肥胖等;有些是可以改变的,如认知、态度、行为等。对于无法改变的,执着也无济于事;对于可以改变的,我们接纳其现状,但不是永远不变。接受自己有缺点和不足,不因此否定自己作为人的价值,不活在自我惩罚中。如果一个人承认自己的缺点却难以接受,就会陷入无止尽的自我斗争,这种苛责会消耗情绪资源,阻碍成长。

误解三:自我接纳的人不再会感到烦恼和不快乐。自我接纳不是没有烦恼,负面情绪有其正向意义,如让我们远离危险或驱使我们前进。有烦恼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或做错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起伏,都有烦恼。

误解四:自我接纳是盲目的自我膨胀,是一种自恋。恰恰相反,自我接纳会为一个人带来稳定的高自尊。具有稳定高自尊的人会感到自己即使有缺点,也是有价值、值得喜爱的,这种价值感不需要他人的赞扬来佐证,也不会因他人的否定而动摇。而自恋的人虽然看起来欣赏自己,但高自尊是虚假、脆弱的。

真正的自我接纳是主动地、有意识地调整对理想自我的预期,让它尽可能与真实自我重合。它是从内散发出来的自信和对自己的认可,面对困难会努力做到最好。具体表现为: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自大;不追求完美,改变能改变的缺点,接纳不能改变的缺点,给自己设定合理的标准;乐观地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面对困境以乐观的心态争取做好,放下控制一切的欲望,接受不能控制的。

看见和接纳自己的7种方式,你也能做到

  1. 清晰地“定义问题”。“我想要变快乐,想要更好地与人交流,想要我的孩子能听话一点”,这些问题看似急切需要解决,但并非问题的本质。我们需要将问题拆解为具体的图像或行为,思考变得快乐、更好地交流,让问题更加具体,朝着具象的目标前进。

  2. 明确“语言表达”。除了清晰化问题,让语言表达清晰化也能帮助我们挖掘潜在情绪。当朋友说“还好啦”,我们可以追问其具体含义,引导他们深入挖掘自己的情绪。对自己也一样,清晰直白的语言是通向清晰情绪之旅的大门,能帮助我们找到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对自己“深入提问”。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以客观的“局外人”立场进行提问,如“如果你抱怨经常和伴侣吵架,那为什么不停止这种做法呢?”“如果你讨厌现在的工作,为什么不辞职再找呢?”这样的提问方式能让我们跳出问题看问题,思考自己或对方是否能完成想做的事。

  4. 找到“深层原因”。问题的答案通常在于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需要深挖一步,在表层问题之下寻找“阻止”我们解决问题的深层原因。

  5. “分清问题”来源。问题可分为缺乏技能导致的问题和情绪困扰产生的问题。要解决问题,需先分清问题的来源。我们感觉薪酬低却不敢要求涨薪,是害怕冲突还是因为抑郁情绪?分清问题来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6. 理解控制是焦虑的表现。在亲密关系中,控制的诱发因素通常是焦虑。“我感到不安,但如果我能让你做我想做的事,我就会感觉好一点。”沟通时把“别来烦我”变成“你在担心些什么呢?”如果是焦虑的“控制者”,要觉察自己的焦虑,让他人理解自己的不安。

  7. 留意“行为模式”。留意行为模式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将事件从模式中区分出来,事件不是问题,应对模式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在模式中发现不良规律是修复关系的关键。当我们把重点放在改变自身行为模式上时,会发现我们的行为改变能影响对方,对方也会发生改变。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以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和关系,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用正确的方法,而在于使用与过去不同的方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