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职 | 如何推进中小学AI教育?委员建议做好这三点
委员履职 | 如何推进中小学AI教育?委员建议做好这三点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推进中小学AI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广州市两会上,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提交了关于加快广州全面推进中小学AI教育的提案,提出了打造数字新校园、统筹规划AI教育推进力度、拓宽AI教师来源渠道等建议。
在胡国胜看来,广州之间学校的AI教育资源分配存在显著差距。中心城区学校硬件设施较为完善,郊区、农村以及薄弱学校的AI教育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最新的教学需求,一些学校电脑性能不足,难以运行复杂的AI软件和程序。另外,由于AI课程未被列入国家课程,也未纳入中、高考范围,大多学校依托信息科技课程来开展教学,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质量也参差不齐。此外,课程容量偏少,不能满足AI教育教学需求,譬如初中每学期只有6节课内容。部分学校AI课程过于理论化与实际生活缺乏链接,且趣味性不浓,不利于学生对AI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专业师资短缺也是中小学AI教育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高校没有设置AI教育专业,其他专业从事AI技术人才对薪资要求较高,愿意在中小学从事教师职业的不多,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AI教师更加匮乏。目前中小学AI教师仍以信息技术为主,但AI教育需要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尽管广州市面对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多轮“种子教师”的培训项目,但存在针对性也不强、教学效果不高情况。
对此,胡国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健全AI教育发展机制,打造数字新校园:包括加快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的要求,组建人工智能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项行动计划》《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推进方案》,争取在2030年前普及我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深入市场调研,及时更新广州普通中小学校教育装备配备,使其跟上AI教育教学发展步伐。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设立“AI教育均衡化专项基金”,每年向农村及薄弱学校倾斜拨款,确保其设备更新周期不超过2年,重点解决算力不足、软件卡顿等痛点。同时,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AI教育中来。
二是统筹规划AI教育推进力度,培育青少年数字素养:邀请各地AI专家学者来穗共同探讨当前中小学AI的课程标准、培养目标、教学评价等。组织专家编写《广州人工智能课程标准(试行)》,供学校AI教师参考使用。将AI课程纳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设立“AI创新实践”加分项,鼓励学生通过作品(如智能垃圾分类装置、AI助力养老小程序)参与评价。发挥在穗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譬如由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在穗单位牵头将AI普及到中小学;鼓励学校带领学生走进广州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参加沉浸式学习和体验。
三是拓宽AI教师的来源渠道,加强AI的教师供给:教育部门定期组织信息科技、数学、物理等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实现向高水平AI教师转型。鼓励学校组织教师跨学科交流活动,让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教师共同合作。与此同时,拓宽招聘渠道,面向企业开放“AI教师特聘岗”,允许企业工程师以兼职形式承担学校AI课程,按课时支付报酬并计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
本文原文来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