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气质的诗句 大逍遥
道家气质的诗句 大逍遥
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文化内涵,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其中,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道家气质,更是通过诗词等形式得以传承和展现。本文精选四句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带领读者领略道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腾空撒手乘风去,回首人间不再来
“腾空撒手乘风去,回首人间不再来。” 这两句诗出自祈志诚的《遗世二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腾空撒手乘风去”意味着诗人希望能够像仙人一样,超脱世俗的束缚,随风而去,达到一种心灵上的自由和宁静。而“回首人间不再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尘世的放下,即使回首望去,也不再有返回人间的意愿,表达了一种彻底的超然和解脱。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对于尘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精神自由的无限向往。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心灵解放和精神升华的哲学思想。
只将水竹烟云兴,说与风花雪月知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白玉蟾的《别句呈庚契呈高士》。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景色中相逢,享受悠闲时光的情景。诗句“只将水竹烟云兴,说与风花雪月知”中的“水竹烟云”指的是清幽的自然景色,而“风花雪月”则泛指四时的自然美景,也可以比喻那些内容空泛而堆砌词藻的诗文。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愿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这份美好的心情。
具体到这句诗,“只将水竹烟云兴”意味着诗人只带着对水边竹林和山间云雾的欣赏之情,“说与风花雪月知”则是将这份欣赏和兴致与自然界的风花雪月分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愿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闲适心情。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
句诗出自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的《长生》。这首诗表达了王阳明对于生命、宇宙和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
“乾坤由我在”意味着王阳明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和秩序都在自己心中,强调了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和主体性。他认为个人的内在修养和良知是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关键,而不是外在的寻求和依赖。
“安用他求为?”则是在质疑,既然宇宙的真理和生命的指导原则都已经存在于自己的内心,何必还要向外界去寻求呢?这句话反映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即“致良知”,认为通过内省和自我修养,人可以达到对道德和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
王阳明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指导,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他反对那些追求外在形式而忽视内心修养的做法,强调真正的智慧和力量来自于个人的内在觉悟和良知的实践。通过这首诗,王阳明传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永恒真理的追求。
神气冲和,阴阳升降,已占逍遥陆地仙
这句诗出自丘处机的《沁园春·景金本题作心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在这句诗中,“神气冲和”指的是精神与气息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一种内在的平和与宁静;“阴阳升降”则是指自然界中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象征着宇宙万物的动态平衡。诗人通过这两个概念,描绘了一种顺应自然、内外和谐的生活状态。
“已占逍遥陆地仙”中的“逍遥”意味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而“陆地仙”则是指在人间达到仙人般的超脱境界。整句诗表达了诗人通过修炼和领悟,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境界,不再受世俗烦恼的束缚,可以自在地享受生活和创作。这种境界是诗人所追求的,也是他通过诗词传达给读者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