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流感诊疗方案(2025版)发布!药店人不可不知的用药调整!
新版流感诊疗方案(2025版)发布!药店人不可不知的用药调整!
为进一步提高流行性感冒的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2025年1月22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以下简称《方案》),以进一步完善流感诊疗工作,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作为药店药师,了解这一方案的更新内容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患者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图|网络
《方案》中明确,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在人群中流行的是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系。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次氯酸钠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排毒时间多为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方式经空气传播,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更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
诊疗方案的主要更新
新版诊疗方案在2020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修订和完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发病机制与病理:进一步明确了流感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完善了发病机制、病理以及儿童和老年人流感临床表现、并发症等方面,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细化临床分型:新增了轻型和中型流感的分型标准,让病情的判断更加精准。同时,完善了重型和危重型的诊断标准,有助于及时识别高危患者,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优化抗病毒治疗原则:明确指出不建议联合应用相同作用机制的抗病毒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细化了抗病毒治疗原则以及重症病例呼吸、循环等支持治疗措施。
调整中医药治疗方案:对流感的中医辨证治疗进行了优化,强调“三因制宜”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灵活应用。
抗流感病毒药物的调整
我国目前上市的对流感病毒敏感的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RNA聚合酶抑制剂和血凝素抑制剂三种。
新版诊疗方案对流感抗病毒药物进行了重要更新,新增了玛巴洛沙韦和法维拉韦两种药物,同时删除了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新增药物
玛巴洛沙韦:属于RNA聚合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所需的核酸内切酶活性,从根源上阻断病毒复制。该药适用于5岁及以上儿童及成人,通常单剂次口服,用药便捷,依从性高。
法维拉韦:同样为RNA聚合酶抑制剂,适用于成人新型或再次流行的流感治疗,但仅限于其他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时使用。孕妇或可能怀孕的妇女禁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应暂停哺乳。
其他常用药物
奥司他韦:作为经典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胶囊/颗粒剂适用于1岁及以上儿童及成人,干混悬剂适用于2周龄以上儿童及成人。不同年龄段和体重的儿童有不同的推荐剂量,且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帕拉米韦:适用于成人,一般用量为300mg单次静脉滴注,严重并发症者可用600mg,儿童则按每次10mg/kg体重静脉滴注。
扎那米韦:适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为吸入喷雾剂。不推荐哮喘或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使用。不推荐扎那米韦吸入粉剂用雾化器或机械通气装置给药。
阿比多尔:属于血凝素抑制剂,适用于成人。用量为每次200mg,每日3次,疗程5天。
药店药师在推荐这些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药品的适用人群、剂量和疗程进行指导,同时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过敏史等情况,确保用药安全。
流感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流感在中医范畴属于“外感病”,诊疗方案根据轻重分型,给出了详细的辨证治疗方案,且适用于所有人群,包括孕妇、儿童及患有各类基础疾病的患者。但在应用时需秉持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原则灵活使用。
轻症辨证治疗方案
包括风热犯卫、风寒束表、表寒里热、热毒袭肺等不同证型,每个证型都有对应的治法、基本方药、煎服法及加减用药。例如,风热犯卫证的基本方药为银翘散加减,若患者苔厚腻则加藿香、佩兰;咳嗽重加杏仁、炙枇杷叶等。
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分为毒热壅盛、毒热内陷,内闭外脱等证型,治疗方法和用药也各有不同。恢复期辨证治疗方案针对气阴两虚,正气未复的患者,以益气养阴为治法,采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图|《方案》截图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的发布,为流感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药店药师作为健康服务的前沿人员,应积极学习和掌握该方案的内容,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通过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疫苗接种宣传和疫情监测,药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流感防治工作中,为保护公众健康贡献力量。
本文部分内容仅供药学相关专业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