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掌故 | 晴川阁与汉阳树
武汉掌故 | 晴川阁与汉阳树
自从唐代诗人崔颢写了《黄鹤楼》千古名篇以后,汉阳增添了几处以崔诗之意定名的景点。首先有宋太平兴国年间建于郡治前门的“白云楼”,以“白云千载空悠悠’之意定名。该楼与大江彼岸的黄鹤楼遥相呼应,互为衬景,吸引了多少迁客骚人登楼眺望“乡关”,抒写思亲之情。然后官绅集资在汉阳郡治东北江边修建了一座“烟波亭”,以“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意命名的这座古亭毁坏以后,人们又在禹功矶禹稷行宫左侧建起一座“楚波亭”,后毁于大风。
明嘉靖中年,汉阳知府范之箴倡议在楚波亭旧址上再建一座规模较大的阁楼,竣工后,取“晴川历历汉阳树”之意,命名为“晴川阁”。晴川阁“削壁沿江断,危楼傍水悬,窗飞衡岳雨,门过洞庭烟”,与武昌黄鹤搂、湖南岳阳楼、当阳仲宣楼被人誉为楚中四大名楼。有人甚至评论说,晴川阁之景色超过了黄鹤楼。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称:
楼临江东向,轩豁开爽,远胜黄鹤。盖龟山之首,走江中数百步,而大江横过其下,左右无遮蔽,与市廛稍远。纵目所之,山水之情,与精神融洽,不如黄鹤之散漫无章,可谓后来居上矣。
晴川阁与黄鹤楼一样,也是屡毁屡建。1852年(清咸丰二年)毁于大火后,1864年(同治三年)由清廷拨款重建,知府钟谦钧主持其事。光绪年间进行修葺,并悬一楹联曰:
洪水龙蛇循轨道,
青春鹦鹉起楼台。
至于登临晴川阁的景与情,陈诗《湖北旧闻录》著录《遂初堂集》中的一首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别山头一阁雄,岚光树色远连空。
窗涵梦泽三秋水,袖拂兰台万里风。
铁锁不消吴国恨,虫书犹纪夏王功。
怀乡览古无穷意,并在飞帆落照中。
1934年中秋节,一场特大风灾过后,晴川阁成为一片废墟。1984年后开始了重建工程,通过设计和施工人员的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可以说,“今阁胜古阁”的重建目标业已实现。
晴川阁
“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树,本来是崔颢泛指在黄鹤楼上所见大江对岸的各种树木。而到了现代,人们却往往把原凤凰巷十一号后院的那株古银杏树(俗称白果树)称为“汉阳树”。也许是因为此树近千年的树龄,当是崔颢当年所见汉阳树中仍然健在的一株。
原来的凤凰巷十一号院落狭小,差不多全被白果树的浓荫遮蔽。小孩们放学以后,常常到那里去玩,在浓荫下或写作业,或做游戏,兴致来时,携起手来合抱树干,三五人才能抱住,其粗可知。
现在,原住户早已搬迁,围绕白果树建了一座大院,粉墙青瓦,古朴典雅,门楼上书有“汉阳树”三字。笔者探访时,大门紧锁,只得从围墙窗孔中窥视,依然是那样枝繁叶茂。据隔壁老妪讲,这株千年古树,如今仍在开花结果,真可谓活力旺盛矣。
汉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