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出了五服不是亲”,五服指的是什么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出了五服不是亲”,五服指的是什么呢?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08188255_100191840/?pvid=000115_3w_a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出了五服不是亲"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观念。这种观念源于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不仅体现在官员和后宫嫔妃的衣着上,也反映在古人的亲属关系上。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古代的五服制度,以及它所代表的亲属关系远近。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亲情关系和社会等级有着明确的划分,其中"出了五服不是亲"就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观念。

古代有着十分严苛的等级制度,官员官服上的补子图案,还有后宫嫔妃衣服的颜色花纹,甚至戴的装饰,都是根据等级划分的。哪怕嚣张如慈禧太后,在慈安太后在世时,她也不敢在穿戴上有所逾越。

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不仅体现在官员和后宫嫔妃的衣着上,也反映在古人的亲属关系上,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五服制度。

所谓"五服",就是中国古代的丧服制度,是用来区分亲属关系远近的一种标准。《礼记·丧服》将五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这五种丧服分别代表了不同层次的亲属关系,服丧的时间和形式也各不相同。

  1. 斩衰:这是最重的丧服,代表最亲近的亲属关系,穿斩衰的时间最长,一般为三年,服装用粗麻布制成,且不缝边,表示极度的悲痛。服丧的对象是:子女为父,妻妾为夫,父为长子。

  2. 齐衰:较斩衰次之,表示较近的亲属关系,丧服虽然也是粗糙的麻布,但比斩衰稍好一些,穿齐衰的时间为一年。服丧对象是子为母、为继母,还有母为长子。但根据儒家"家无二尊"的伦理观念,为母服丧不能与为父服丧相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