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详解华为的军团组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详解华为的军团组织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opus/985799551121096726

华为通过构建军团组织,打破现有组织边界,整合内部尖端力量,以达到效率最大化,为公司“多打粮食”。

华为军团的定位

军团是面向战略扩张、面向战役攻关、面向代表处和伙伴赋能的组织。华为军团聚焦特定行业,横向、纵向拉通内部资源,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和产品集成服务,并赋能给代表处和伙伴。

战略扩张,战役攻关

军团的组建通常有一定的原则,要有战略空间和社会价值,还要和公司的产业方向相匹配。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华为承受着越来越严苛的打压态势,为了稳住阵脚,必须积极地调整队形,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使公司有质量地活下来。

在战略层面,军团组织的建立是为了“活下去”,通过战略项目穿插作战,“多打粮食”,创造社会价值,以实现战略突围;在战术层面,军团组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聚焦客户需求、特定业务场景而建立的。

公司战略的首要目标是要以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长速度实现持续增长。华为于每年春季做战略(SP),秋季做年度经营计划(BP),当公司实际经营结果与战略目标出现较大差距时,可以根据业务领先模型(BLM)(见图-1)进行市场洞察、创新焦点、战略意图以及业务设计,解码出战略举措。

向代表处和伙伴赋能

军团组织通过培养代表处的作战能力,在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上能实现共享。

也就是说,华为的各种资源更多地集中在代表处层面,很多的决策权也授予代表处。代表处是从收入到盈利再到战略目标落地的组织,而军团则作为“野战军”,穿插面向代表处作战。军团规模小却具备“营、销、服”完整能力,对内部资源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拉通,并通过向代表处赋能,支持代表处作战。

为做好商业市场,华为从“研发、营销、销售、服务”四个层面给伙伴赋能(见表-1)。

华为在各方面都强调伙伴的重要性,不论是成立各类军团,还是拓展商业市场。华为通过支持赋能好伙伴,发展更多更强的专业能力,实现能力协同增长。

构建“核武级”战略作战能力

华为目前成立的军团,都瞄准了新的蓝海,希望“引领标准,打造‘甩对手几条街’的武器”。军团组织通过划小单位、分兵出击,能够灵活协调各路资源,快速形成新的增长点。华为军团组织跟原来的“精兵战略”不能完全等同,但在核心要素上,如“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业务服务、一切为了胜利”“一线呼唤炮火”“精兵强将”等方面都是一致的。

华为军团组织协同各部门打造“武器”,构建行业、产品组合和产业解决方案能力,用一个军团瞄准一个领域进行饱和攻击,缩短商业成功时间,力求做到世界第一;同时深入客户生产系统寻找战机,扩大作战空间,构建“核武级”战略作战能力。

华为军团组织设计

军团组织作为一支功能齐全的集合部队,一方面打破了公司现有的部门化组织架构,可以独立作战;另一方面强化了业务边界,以行业作为作战单元,力求做深做透,打开解决方案的市场空间。

公司化运作

华为军团组织集合了各部门的精锐力量,肩负着攻占“战略山头”的使命,为了让军团更好更快速地集结各类资源,任正非赋予了军团较大的独立权,与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同属于集团一级部门。军团的负责人通常级别很高,比如汪涛、丁耘等都是华为常务董事级别。

军团可以销售公司的所有产品,也可以调配公司的所有研发资源,包括2012实验室偏基础的研发,以及产品线偏商业的研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华为军团可以被看作内部创业公司,由任正非亲自制定并督导。但是归根结底,它还是在董事长授权下运作的,是基于集团这个大平台的统筹运作,由集团上层来统领和管控的。

跟所有创业公司一样,军团管理层在拥有独立权的同时也必须承担很大的压力。各大军团既要解决自身所处领域的特定问题,也要在内部与其他军团进行对比,竞争非常残酷。

以行业为作战单元

军团起源于华为企业BG的行业业务部,企业BG过去包含十几个行业业务部,如交通业务部包括航空、公路、铁路等子行业,能源业务部包括电力、油气等子行业。军团是以这些子行业为单位,为解决子行业的特定问题而成立的。

华为军团聚焦的行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向:

  • 信息基础设施领域。比如,新成立的园区军团、数据中心底座军团等,都是布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

  • 具有数字化转型迫切需求和巨大潜力的行业。比如,煤矿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海关和港口军团、机场与轨道军团,以及电力数字化军团等,都是聚焦看得到、摸得着的切入点。其中,煤矿军团主要聚焦矿井这一场景,打造煤矿专用5G网络、无人操作系统等;机场与轨道军团主要聚焦“出行一张脸”和“运行一张图”两大场景化解决方案。

  • 有望快速突破的“卡脖子”领域。比如,显示新核军团的主要产品是海思高清电视芯片。2021年12月,海思上线了全自研高清电视芯片Hi373V110。据称,这是海思首款商用级别的RISC-V架构CPU(中央处理器)。

从项目“铁三角”到军团组织

早在2014年,任正非就提出未来组织的奋斗目标在于“简化组织管理,让组织更轻更灵活”,并提出“班长的战争”这一改革方向。

什么是“班长的战争”?

“班长的战争”就是从原来的中央集权变成小单位作战,即部队在前方发现战略机会,再迅速向后方请求强大的火力支援。

任正非希望通过“授权”让前线有战争的指挥权,但不希望所有资源都囤积在前线,前线只要能够有效调动资源即可。就像“班长的战争”——班长能指挥战争,但班长本身并没有多少直属的士兵,即授权用兵但不大量屯兵。

以前,由于企业资源不够,华为只有实行中央集权,将所有资源聚集在一起,集中火力向前冲锋,才能打胜仗。现在,华为各种资源(品牌资源、资金资源、客户资源等)都充足了,有必要及时放权,减少组织层次,缩小作战单元,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提升一线的综合作战能力;总部变成资源配置和支援的平台,负责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实施精准打击。

打赢“班长的战争”,高度依赖于前线的最小作战单元。为此,华为构建了以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交付专家为核心的“铁三角”组织,其组织形态和军队中的特种兵作战小组有着相似的结构设计。

在“简化组织管理,让组织更轻更灵活”这一组织目标的引导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军团是“铁三角”组织的规模扩大化。

军团组织规模较小,通常在百人以下,但都是精兵强将。任正非曾说:“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能钻活华为的人才队伍。”而军团也有着“钻活”组织的能力,它甚至比“泥鳅”身子更长,通过横向拉通,“钻活”华为庞大的组织。

军团的“钻活”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内部组织的横向拉通,对比目前的BG等组织可以横向拉得更长(见图-3)。比如,军团可以横向拉通到基础研究,而BG不能;军团可以卖各大BG的产品,而某一BG不能卖其他BG的产品。

华为军团组织规模

从2021年开始,华为先后成立三批军团,数量达到20个,涉及智能光伏、智慧公路、电力数字化、数字金融、显示新核等细分领域。

华为五大主攻军团

2021年,面对国际大环境的重重阻碍,华为成立了五大军团。

2021年2月,华为成立煤矿军团,由原华为运营商BG总裁邹志磊任董事长;同年10月,成立智慧公路军团、海关和港口军团、智能光伏军团和数据中心能源军团。自此,华为五大军团正式成立。

军团的组建可以说是华为在进行一场深刻的组织变革。华为此次的战略选择,采用了“五看三定”模型(见表-2),是在深刻的数据分析和深度的市场洞察基础上进行的,反映了任正非作为一位企业家的深谋远略。

从五大军团聚焦的行业来看,都拥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市场前景可观,有利于实现公司业务的突破。下面我们以煤炭、港口、数据中心行业为例,展示其市场规模数据。

  • 煤炭行业。随着新基建加速布局,矿山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智慧煤矿是5G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4500座以内,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但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仅建成800多个。根据安永咨询公司的测算,平均一座煤矿的改造费用约2.06亿元,预计至2025年,我国煤矿智能化的市场空间将高达3100亿元。可见,华为煤矿军团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 港口行业。从2017年开始,国家重点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港口智慧化方面转型升级。《全球港航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版)》显示,2020年全球港航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2976.99亿元,同比增长20.18%;2021年为3505.64亿元;预计2022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

华为的智慧港口方案已落地宁波舟山港、厦门远海港、上海洋山港、青岛港等大型港口。以华为在宁波舟山港的方案为例。原本1人只能操作1台轮胎吊,引入华为5G后,1人可以操作4~6台。

  • 数据中心行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超过679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9.8%,预计2022年市场收入将达到746亿美元。2021年,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500亿元。

在华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五大军团将担负起冲锋突围的重任。在五大军团成立大会上,任正非说:“我认为和平是打出来的,我们要用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打出一个未来30年的和平环境,让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负我们。”

华为持续打造预备军团

继五大军团成立之后,华为又陆续成立各大预备军团。相较于五大军团,预备军团成立之后,华为会先评估该军团在第二年是否能够盈利。如果在模拟期间已经有盈利模式,且能看到下一期的盈利模式的预备军团,则可以公开化地进入独立核算,升级成军团运作。

2021年底,任正非签发总裁文件,宣告成立军团预备工作组,并任命了10位预备军团长。2022年3月30日,华为举行了第二批10个军团成立大会。2022年5月26日,华为在深圳坂田总部基地举行了第三批5个军团组建暨誓师大会。至此,华为已成立共20个军团(见表-3)。

华为军团组织模式已经在安全行业、通信行业陆续输出,并被同行所借鉴。2022年5月17日,中国联通宣布,面向重点垂直行业成立九大行业军团(见表-4)。

中国联通成立的九大行业军团,在业务上与华为军团存在重叠,很大程度上可以和华为的相关军团进行衔接。比如,在打通“云管端”上,联通提供5G网络,华为提供端和云的设备及人工智能服务,双方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推动行业数字化变革。

灵活机动,快速成长

毛泽东说:“指导一切战争,都应当依据敌我情况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而在敌强我弱的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阶段对日作战,更要有高度的灵活性、机动性,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消耗敌人。”红军能够创造出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经典战役,都离不开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华为在2019年提出了灵活机动的概念。2019年7月31日,任正非发表了题为《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讲话,任正非表示,“要用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灵活机动地改变研发方式等,使得华为公司适应未来条件,能够生存下来”。

任正非喜欢运用军事战略战术管理企业。任正非很喜欢读《毛泽东选集》,一有工夫,他就琢磨怎么把毛泽东的兵法变为华为的战略。华为从诞生到现在,它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形成的。

军团作战的考量

军团作战方式,强调集体立功、集体受奖,避免只追求个人利益。华为把权力下放到前方的同时,要让它始终在集团控制范围之内,并始终将集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谷歌的军团模式

2019年,任正非在杭州研究所业务汇报会上表示,要向谷歌军团学习,“谷歌军团的编制不大,战斗力极强,要好好向谷歌军团学习”。

谷歌军团是将高素质的博士集中在一起,组成的一支神秘军团。谷歌军团形成了从业务到研究、开发等职能的大型闭环,大大提升了谷歌的创新能力。谷歌军团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研究下沉一线,一线做研究:研究人员进入项目团队,面向一线市场和用户做开发,当开发人员遇到问题时也要会做研究。

  • 组成跨部门合作团队:项目团队由不同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实行跨组调配,提升沟通协作效率,且在技能上形成互补。

  • 秉承“大材小用”的用人观念:招聘大量博士,让精英人才参与作战。精英团队协同作战,能迅速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竞争优势和商业优势。

谷歌是军团模式的开创者。当时没有样本参考,它在摸索中慢慢探寻出一条能高效创新的路,帮助公司攻坚克难。

军团组织与“反军团组织”

军团组织是华为使能千行百业所采用的一种作战模式,能让华为在初期阶段运转更加灵活,快速成长。然而,每一种模式都有弊端,当军团模式发展到后期,很可能出现军团利益高于集团利益的情况,使集团失去控制力和向心力。

按职能划分部门,如研究、产品、销售、财务等独立部门。这种组织设计在大公司中十分普遍,我们在此称之为“反军团组织”。在“反军团组织”下,每个部门承担各自的功能,每项业务的推进都需要跨部门协作。这被很多大公司认为是效率的“拦路虎”。

过去,华为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彼此孤立,部门之间协作流程长,存在管理边界和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技术部门有时要服务成百上千个业务单元,开发效率大打折扣,尤其是在与业务部门产生观点冲突时,还会出现越俎代庖的情况,结果是项目上线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2010年之后,为了解决业务和技术协同问题,华为开始采用项目型组织。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为解决特定的问题而组成一个项目组,解决问题之后项目组即解散,如此反复。然而,频繁的组合和解散使得能力极易流失,难以固化。由于临时项目组只需要对该项目的结果负责,不需要对长期结果负责,因此它们无法把做项目得来的经验进行沉淀和赋能,无法形成组织能力。

由此可见,无论哪种组织模式,都有一定的利弊。《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曾说过:“面对战争中的不可预见性,优秀指挥员必备两大要素,这两大要素在和平时期一个也看不出来,但在战争时期绝对管用。第一,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具有能够发现一线微光的慧眼。第二,敢于跟随这一线微光前进的勇气。”

一直以来,华为都善于借鉴和学习,而且有不断超越对手的勇气、信心和能力。华为成立军团组织并不是盲目创新,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良和创新。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三权分立是西方关于国家政权架构和权力资源配置的一种政治学说,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权、相互制衡。

为了防止军团在变大变强后,脱离集团的掌控范围,华为借鉴三权分立的“反失控”手段,对军团的权力进行拆分,实行军团、人事部、技术部三权分立,形成多方互相制衡的形态。

  • 人事分权:赋予人事部更高的话语权。有些脑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事部形同虚设,没有太多的话语权,不能及时地对组织进行“刷新”,从而给企业业务经营带来负面的影响。

  • 技术分权:把核心技术和底层技术掌握在集团手中。

2019年,华为授权CBG(消费者业务部)进行军团作战时,也做了权力划分和管理角色定位。CBG在进行军团作战时采用“自主经营决策+总部特派内控”的模式,总共定义了五个关键角色(见表-5),关键角色管理关系的设计在原则上遵循公司“分权制衡”“隔层管理,两层审结”的管理原则。

商业世界永远没有长期正确的战略,只有当下正确的战术。华为已成立的各大军团之间既紧密联系又分工独立,各自在聚焦的领域里发动全力以赴的进攻,即使某个方向失败了,也不会对整体有很大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只有联合作战,分合有序,有效应对复杂的战场环境,才能完成多样化的作战任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