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喉貂频现人类活动区域,是生态危机还是共存新阶段?
黄喉貂频现人类活动区域,是生态危机还是共存新阶段?
近年来,台湾玉山国家公园和太平山国家公园等地频繁出现黄喉貂的身影。这种三級保育類野生動物,过去主要生活在中海拔山区,如今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活动区域。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生态危机?
图片來源:110-111年度玉山國家公園黃喉貂空間族群調查、生態監測及疾病檢測計畫
黃喉貂現蹤!竟是為了食物而來
黄喉貂是台湾的三級保育類野生動物,通常在中海拔约2000米的山區活动,以群居方式捕食山羌、山豬等动物。近年来,这种过去较为罕见的动物,却频繁出现在人类活动区域,特别是在玉山国家公园和太平山国家公园。
研究发现,黄喉貂已经多次出现在研究区域的公路、林道和步道附近,这些地方正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更有甚者,黄喉貂甚至会主动向人类讨食,这种行为令人担忧。
目擊回報最密集的區域為塔塔加遊客中心周遭、上東埔停車場至排雲登山服務中心,顯示黃喉貂多集中在人類出現較密集的區域。圖片來源:110-111年度玉山國家公園黃喉貂空間族群調查、生態監測及疾病檢測計畫
根據線上問券的結果,有約2成的黃喉貂看到遊客的反應是維持原本的動作,甚至有靠近等行為反應,顯見黃喉貂對於人類的存在,有少數是不害怕並且有主動靠近的行為。圖片來源:110-111年度玉山國家公園黃喉貂空間族群調查、生態監測及疾病檢測計畫
目擊率增高,也不能排除與族群量變多、族群擴散有關
黄喉貂的目击率增高,除了与人类遗留的垃圾或喂食有关,是否与族群量增加也有关系?对此,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在全台的国有林及高海拔地区设置387台自动照相机,发现黄喉貂的丰度确有提升的趋势。然而,在玉山国家公园内,自动照相机监测却未发现显著增长,这可能意味着黄喉貂更倾向于在人类活动区域活动。
吃完奶酥厚片的黃喉貂走向人類,等待著人類遺留下來的食物。圖片來源:捕捉野生的李歐那
走向人类的黄喉貂,渐渐出现疾病、让自身身陷危险
黄喉貂频繁出现在人类活动区域,也带来了健康风险。研究发现,黄喉貂感染肝簇虫的比率高达100%,近三分之一的个体感染腺病毒。此外,还检测出犬小病毒和犬瘟热病原,这些病毒与台湾犬只感染的病毒序列完全相同。
为了舔嚐人类食物,而不慎把自己的头卡住的黄喉貂。图片來源:郭彥仁
当黄喉貂追逐起车辆、抓破车座,是否恐步入台湾猕猴的后尘?
黄喉貂与人类的亲密接触,让人不禁联想到台湾猕猴。过去,台湾猕猴因频繁接触人类食物而引发人兽冲突。虽然目前黄喉貂尚未出现类似行为,但专家警告,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再不改变喂食、带垃圾下山的习惯,受害的都会是动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玉山国家公园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鼓励游客自备餐具、减少一次性容器使用、设置友善垃圾桶等。然而,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从教育、执法和硬件设施等多个方面入手。
为了舔嚐人类食物,而不慎把自己的头卡住的黄喉貂。图片來源:郭彥仁
黄喉貂的现状提醒我们,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仅是禁止猎杀,更需要我们改变与自然相处的方式。只有当人类学会与野生动物保持适当距离,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