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疫苗”、“死疫苗”,你还在傻傻分不清楚吗?
“活疫苗”、“死疫苗”,你还在傻傻分不清楚吗?
每次打疫苗,一遇到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疫苗、载体疫苗等就让人一头雾水难以选择,那有什么办法能快速认识它们,选择最适合的哪一款呢?今天,疾控小姐姐就先来讲讲最基础的疫苗分类,“活疫苗”与“死疫苗”。
什么是活疫苗?
“活疫苗”通常是指“减毒活疫苗”,让细菌或病毒反复传代,直到致病能力降低至不使人生病,但活性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它能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类似于一次轻度自然感染。
目前市面上属于“活疫苗”的有卡介苗、麻腮风疫苗、水痘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和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和流感减毒活疫苗等。
“活疫苗”的优点:
☑ 接种较少剂次就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
☑ 除注射途径外,还可通过口服、鼻喷等自然感染的途径免疫;
☑ 免疫效果更持久。
“活疫苗”的缺点:
☒ 受种者体内循环抗体(如母传抗体)等可引起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减弱或失效;
☒ 不适用于免疫缺陷患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
什么是死疫苗?
“死疫苗”指的是“灭活疫苗”“多糖疫苗”“亚单位疫苗”“裂解疫苗”等。“死疫苗”包括许多工艺,以灭活疫苗为例,它是通过加热或使用化学制剂等方式将细菌或病毒灭活,纯化后制成疫苗。因此,“死疫苗”中并没有活的细菌、病毒,也不可能对人造成感染。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狂犬病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等都属于“死疫苗”。
“死疫苗”的优点:
☑ 较稳定,通常不受受种者体内循环抗体(如血液制品、母传抗体等)的影响;
☑ 安全性更好,不会造成受种者感染。
“死疫苗”的缺点:
☒ 需要多次接种和加强免疫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 一般只能通过注射方式接种。
疫苗该如何选择呢?
“活疫苗”和“死疫苗”各有优劣,对于健康人群来说,两种疫苗的安全性都很好,罕见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若遇到如甲肝疫苗、乙脑疫苗等同时存在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可供选择的情况,可以从接种剂次数、接种途径和价格等方面综合考虑。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参考文献:
孙晓冬, 董晨. 宝贝接种疫苗超实用手册[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