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千古传诵的祭文名作,通过回忆与侄子韩老成(十二郎)共同生活的点滴,表达了对侄子早逝的深切哀痛和无限思念。文章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唱。
年、月、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让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
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哥哥正当中年时就因与犯罪的宰相关系密切而受牵连被处死,我被贬为韶州刺史。那时我年少,以为虽然暂时与你分别,终究会长久与你在一起。因此,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强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
啊!我不能抑制自己的悲痛,像小孩子那样失声大哭。啊啊!我的心悲痛极了!
啊啊!你这样年轻就中道去世,却让我这样衰老的人来料理你的丧事!这难道是把你当儿子一样看待的祖母的意愿吗?我的心知道这样也无济于事,但我要是不这样做,就不是孙子的孝心和人子的情义了。唉!你生前我不能养你,死了我不能给你什么帮助,入殓时我不能看着盖上棺材,下葬时我不能亲临你的墓穴。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还能说些什么呢!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强壮的尚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啊啊!我凄苦的哀痛,不能用语言来表达,那么,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今天风大,雪也大,将要到黄昏了,我写这封信时,眼泪又流了下来,连笔都拿不住了。当前的情况是这样,今后又将怎样呢?想到这里,真是悲痛欲绝啊!呜呼!哀痛啊!
呜呼!哀痛啊!
——唐代·韩愈《祭十二郎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年、月、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让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
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哥哥正当中年时就因与犯罪的宰相关系密切而受牵连被处死,我被贬为韶州刺史。那时我年少,以为虽然暂时与你分别,终究会长久与你在一起。因此,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强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
啊!我不能抑制自己的悲痛,像小孩子那样失声大哭。啊啊!我的心悲痛极了!
啊啊!你这样年轻就中道去世,却让我这样衰老的人来料理你的丧事!这难道是把你当儿子一样看待的祖母的意愿吗?我的心知道这样也无济于事,但我要是不这样做,就不是孙子的孝心和人子的情义了。唉!你生前我不能养你,死了我不能给你什么帮助,入殓时我不能看着盖上棺材,下葬时我不能亲临你的墓穴。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还能说些什么呢!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强壮的尚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啊啊!我凄苦的哀痛,不能用语言来表达,那么,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今天风大,雪也大,将要到黄昏了,我写这封信时,眼泪又流了下来,连笔都拿不住了。当前的情况是这样,今后又将怎样呢?想到这里,真是悲痛欲绝啊!呜呼!哀痛啊!
呜呼!哀痛啊!
——唐代·韩愈《祭十二郎文》
文言知识
一、实词
1、衔:乃能衔哀致诚(怀着)
2、怙:不省所怙(依靠,指依靠父亲)
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
4、孥:请归取其孥(nú)(妻子儿女)
5、果:汝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
6、蒙:而不克蒙其泽矣(承受)
鉴赏
祭文中的千年绝唱——韩愈《祭十二郎文》
南宋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写道:“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影响深远的祭文名作,不管
创作背景
《祭十二郎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按《文苑英华》说是写于五月二十六日,应是笔误,因是年六月下旬十二郎还写过信),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八仙”中著名的韩湘子即是老成之长子。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并共度晚年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于是写下了这篇祭文。
赏析
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悲慨。
读解
全篇三大段之间,不但自有有机联系,而且一段之中,又分若干小段,小段之中,又有若干层次,层次当中,还有不少转折。以第二大段的前半段为例。一开始,作者先不直接写十二郎,而是先写自己。“吾年未四十”四句,是衰象,后来被传颂为写未老先衰的名句,这是一层。“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是长辈的例子
简析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之情,也饱含着自己宦海沉浮的人生悲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