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齐国公族:从基因到历史的千年传承
田氏齐国公族:从基因到历史的千年传承
田氏齐国公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贵族家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通过现代基因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该家族的遗传标记为O-FGC23868,形成时间约为2540年前。本文将从基因、历史和分布等多个维度,为您揭示这个古老家族的传奇故事。
基因家族介绍
田氏齐国公族,家族基因标记为 O-FGC23868,共祖时间约在2540年前,推测为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妫姓田氏一族。据统计,如今该家族后裔已广泛分布于全国,约占中国男性人口的0.46%。
溯源分析
形成时间
计算得出,O-FGC23868的形成时间约在 2540 年前,这与东周(春秋)时田氏宗主田常专权齐国的时间(公元前 481 年)大致对应。
分布情况
通过对O-FGC23868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时(仅考虑周朝时期所包含地区),发现该类型人群在河南、山东、山西三省较为集中,而将分布情况细化到市之后,发现该类型在咸阳(陕西)、焦作(河南)、枣庄(山东)三市最为集中,其占比都超过了当地人口的 2%,而在徐州、宿迁(枣庄市以南附近),运城(山西与陕西、河南交界处),聊城、威海(山东)等市,占比也都超过了当地人口的 1.5%。
据历史记载,田氏齐国是周朝陈国的一支,最早由公子陈完逃往齐国而定居,后来一步步发展壮大并取代姜齐成为齐国国君。田氏齐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疆域涵盖今山东大部以及周边省市的部分地区,后被秦国所灭。齐王田建投降后,秦始皇将田建一族迁徙到太行山附近的共城(今河南辉县市)居住。到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削弱各地豪强望族,以增强关中的经济实力,下令把战国时的齐、楚、燕、赵、韩、魏六国贵族的后裔和各地方豪族阀阅共计十万多人迁徙到关中(今陕西咸阳)一带定居,其中的齐国田氏一族是被重点迁徙的对象。
支系情况
据统计,O-FGC23868的全国男性人口占比约为 0.46%,是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较大的家族之一。而O-FGC23868是O-F4249的下游支系,O-F4249是一支在先秦时期就先后出现过两次十分显著的人口爆发的支系,这在距今约 3000 年左右形成的基因标记中是非常有特点的。
其中,第一次爆发出现在O-F4249下,其与西周初年陈国的建国时间(公元前 1046 年)大致对应。第二次爆发出现在 O-FGC23868 下,时间在约 2540 年前,这与春秋时期田常专权齐国时间(公元前 481 年)大致对应,而且该次人口爆发比第一次的程度更强烈。
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春秋时期,陈厉公之子陈完为避祸从陈国逃到齐国并且定居下来,后来子孙在齐国一步步发展壮大,至田常专权后,田常为壮大田氏,「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余男」。最终田氏一支发展至田和时正式取代姜齐,成为新的诸侯齐国,史称「田氏代齐」。
家族详情
家族情况介绍
田齐(公元前 386 年—前 221 年),战国时期诸侯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田氏为陈国陈厉公之子陈完的后代,因在陈国被排斥而流亡至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公元前 481 年,田氏宗主田常杀死齐简公,拥立齐平公,自任相国,从此齐国由田氏专权。公元前 391 年,田常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公元前 386 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又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
公元前 353 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 341 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 334 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公元前 288 年,秦昭王和齐湣王相约共同称帝,秦昭王为西帝,齐湣王为东帝。公元前 284 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公元前 279 年,田单收复失地。但齐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
公元前 221 年,齐国被秦国所灭。公元前 208 年,田荣、田横等人复国,至公元前 202 年,齐国又被刘邦所灭,田横自杀。
姓氏分布
我们统计了如今O-FGC23868后裔的姓氏情况,因为追溯到先秦时期,故而姓氏情况庞杂,目前以王、张、李、陈等姓氏居多。
现代田氏齐国公族后裔的姓氏占比情况
人口分布
据统计,如今O-FGC23868的男性人口约占全国男性人口的 0.46%,经过两千多年的迁徙,目前他们已广泛分布于全国。我们对他们在全国各省的占比情况进行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