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体虚乏力?医生教您如何“防潮祛湿”
回南天体虚乏力?医生教您如何“防潮祛湿”
又到了一年一度最“潮”的日子!近日,广东在南北风的反复拉扯中气温起起伏伏,云量雨量渐增、湿度上升。如何在回南天的多雨时节有效预防寒湿气,又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医生提醒,结合广东回南天湿热交蒸的气候特点,人体容易出现外燥内湿症状,可适当通过食疗、茶饮和运动进行排湿,调理身体。
主治医师赵志滨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检查诊治。
“我最近睡眠不好,腰酸背痛,明明很潮湿,但总是感觉嘴唇干、口干。”近日,一位患者因身体不适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诊疗。
“春季虽然气温回暖,但多雨、气温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尤其是回南天,湿度较高,容易让人感觉潮湿和寒冷。如果身体感觉寒冷,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外湿容易入侵人体,进而导致湿气内生。而湿气堆积,若不防范,会引发食欲不振、体虚乏力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赵志滨介绍,与往年不一样,近期前来就诊的患者中,除了内湿症状,还存在外燥的症状。人体外燥内湿,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起屑、口鼻干燥咽痛、大便稀烂、大便黏或者湿疹等不同症状。
那回南天身体该如何“防潮”?赵志滨表示,这就需要大家“防外湿”“祛内湿”。“防外湿”就是尽量关闭门窗,不要让外面的湿气进入室内,早晚湿度高峰时段可以关窗,避免室外暖湿空气侵入,中午短暂开窗通风(约30分钟),小衣柜、鞋柜等密闭空间可放置小型除湿盒或干燥剂(如硅胶、生石灰包),晴天可以多到户外去运动。而“祛内湿”就可以食用一些茶饮和汤,外燥内湿推荐木棉花茶、粉葛赤小豆白鲫汤。
赵志滨提醒,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易克脾,湿气重也会导致脾胃负担加重,出现肝脾失调等情况。“肝脾失调会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胁肋胀痛、情绪烦躁,伴随腹胀、食欲不振、下肢浮肿等症状。”赵志滨建议,如果出现肝脾失调的市民,可以食用玫瑰花、栀子花等药材煮成的茶饮以及五指毛桃四神汤。如果自己调理没有好转,也可以到医院治未病科接受中医理疗。
【食疗配方】
外燥内湿推荐:
木棉花茶(木棉花3朵、鸡蛋花10g、南杏仁10g、薄荷5g)
粉葛赤小豆白鲫汤(粉葛60g、赤小豆30g、南杏仁10g,鲫鱼1条)
肝脾失调推荐:
玫瑰花栀子花茶(玫瑰花5g、栀子花5g、炒麦芽15g、茯苓10g、陈皮3g、乌梅5g,生姜3片)
五指毛桃四神汤(五指毛桃60g、淮山15g、芡实10g、莲子10g、黑豆15g、排骨3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