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维生素K的生理功能与营养标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维生素K的生理功能与营养标准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27/15/33176021_1143115984.shtml

维生素K,又称凝血维生素,是维持动物健康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素。从促进血液凝固到调节骨代谢,再到抗炎和抗氧化,维生素K在多个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维生素K的生理功能与营养标准。

维生素K,又叫凝血维生素,属于维生素的一种,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其最早于1929年由丹麦化学家达姆从动物肝和麻子油中发现并提取。维生素K包括K1、K2、K3、K4等几种形式,其中K1、K2是天然存在的,属于脂溶性维生素;而K3、K4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是水溶性的维生素。四种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都较稳定,能耐酸、耐热,正常烹调中只有很少损失,但对光敏感,也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维生素K的多重生理功能对畜禽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畜禽必不可少的一种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K的消化代谢

维生素K1从消化系统吸收进入淋巴系统,但在鸟类、鱼类和爬行动物中维生素K1通过门静脉循环吸收。维生素K摄取过程涉及了脂蛋白表面不同的载脂蛋白、细胞表面松弛度结合位点以及高亲和力脂蛋白受体。维生素K在肠道内的吸收机制一致,膳食来源的维生素K在胰液和胆汁的作用下,在十二指肠中段和空肠吸收。进入肠腔后,维生素K与胆盐、胰腺脂解产物和其他膳食脂质混合在一起,组成混合胶束。随后,该混合胶束被小肠的肠细胞吸收,通过乳糜微粒从肠绒毛内分泌到淋巴毛细血管,最终通过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维生素K与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相互作用,并通过脂蛋白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被靶细胞吸收,以乳糜微粒残余物的形式被传递到肝脏与其他组织。动物机体内维生素K3的吸收效率高于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生产中动物所需的维生素K主要为维生素K3。

维生素K的主要功能

2.1调节凝血

维生素K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研究发现,凝血酶原(凝血因子II)、凝血因子VII、凝血因子IX和凝血因子X均为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蛋白。这4种凝血蛋白在肝脏中首先以非活性前体形式(酶原)合成,随后在维生素K的作用下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形式。

2.2调节骨代谢

骨骼中含有骨钙素、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和骨膜蛋白3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骨钙素由成骨细胞合成,又称γ-羧基谷氨酸蛋白。骨钙素可通过维生素K介导的γ-羧化作用结合钙离子和羟基磷灰石,促进骨骼的钙化、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外基质的形成,改善骨骼质量,促进动物骨骼的生长发育。

2.3抗炎

维生素K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功能通过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抗炎物质介导。NF-κB是一种与多种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参与免疫应答、细胞增殖、分化和抗凋亡应答过程。维生素K通过抑制IKKα、IKKβ的磷酸化过程,阻断脂多糖(LPS)诱导的NF-κB激活途径,发挥其抗炎作用。

2.4抗氧化

机体抗氧化能力与动物健康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动物机体内抗氧化过程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等抗氧化酶完成。维生素K能显著提高建鲤机体内SOD、GSH-Px活力,增强抗氧化能力。

维生素K的营养标准

农业部2625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中制定了VK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推荐添加量和最高限量:

英联农业集团拥有150多年的微营养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基础营养、健康营养、最佳性能营养等各方面营养需求,建立了不同畜种的PHN健适微营养标准。推荐VK的用量为: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聂淑慧,胡贻椿,等.维生素K的功能、吸收与代谢研究进展[J/OL].营养学报,1-7.
[2]高慧香,戈钰,万发春,等.维生素K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杂志,2024,60(11):28-34.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