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名将胡琏为何两次死里逃生?一靠刺猬战术,二靠乌龟战术
国军名将胡琏为何两次死里逃生?一靠刺猬战术,二靠乌龟战术
1947年的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凭借其独特的"刺猬战术"和"乌龟战术"两次死里逃生,成为国民党军队中的一位名将。
1947年6月29日,国民党军整编第11师攻入了山东解放区腹地,占领了鲁中重镇南麻(今山东省沂源县)。
头戴美式钢盔、身穿罗斯福呢军装、腰佩大号左轮手枪的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威风凛凛地站在敞篷美制吉普车上,随着浩浩荡荡的大军,缓缓开进了南麻。
作为“胜利者”和“征服者”,胡琏那阴沉沉的脸上,并没有流露出多少胜利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自从进入山东战场开始“重点进攻”以来,他的整编第11师就一直是霉运当头。
先是在新泰地区被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包了“饺子”,若不是第3兵团抢救及时,恐怕早已全军覆没。
接着5月的孟良崮之战,整编第11师又被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死死咬住,结果眼睁睁地看着王牌“御林军”—整编第74师被共军全歼。
这一连串打击在胡琏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使他不得不重新估量解放军的作战能力与实力。从此以后,他一改往日骄横狂妄的作风,在作战时变得格外小心谨慎。
胡琏总结了同解放军作战的经验教训,发明了几种新战术。他自鸣得意地将新战术命名为“刺猬战术”。
眼下整编第11师虽然攻占了南麻,但仍未发现解放军主力,这使得他心中感到很不踏实,时时刻刻都提心吊胆。
他预感到解放军主力可能已经隐蔽待机,一有机会就会扑出来给他致命一击。他决心立即采用“刺猬战术”,以守为攻。
一进南麻城,胡琏就下令各部立即停止前进,就地修筑防御工事,建造坚固的核心阵地。同时,他派出大量骑兵和便衣队,到方圆百里以内侦察地形和敌情。
整编第11师就像刺猬一样,在南麻蜷缩成一团。
胡琏的预感确实没有错。
7月1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为配合刘邓大军作战,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第1、3、4、8、10纵队,组成强大的外线兵团,直扑津浦线,威胁国民党军后方基地兖州、徐州。
蒋介石急得手忙脚乱,慌忙把整编第5师、第48师、第83师等7个整编师调回津浦路增援。
而胡琏的整编第11师则同整编第8师、第25师、第64师一道,被孤零零地扔在鲁中山区,固守要点。
胡琏深知解放军最喜欢打孤立无援之敌,眼下第11师孤军守卫南麻,正是解放军理想的进攻目标。他虽不知道解放军何时会发动进攻,但他确信解放军一定会来攻南麻。因此,他不分昼夜地督促官兵赶修工事,加紧备战。
胡琏果然没有猜错。
当陈毅、粟裕等华东野战军首长发现胡琏的整编第11师孤零零地蜷缩在南麻时,他们都会心地笑了。
陈毅风趣地说:“胡琏这是什么战术?缩头缩脑的,像只乌龟嘛!”
华东野战军决心吃掉这只爬进沂蒙山区的“乌龟”。
1947年7月17日,华东野战军留在内线作战的第2、6、7、9纵队,在韦国清、王必成、成钧、许世友的指挥下,突然向守卫南麻的整编第11师发起猛攻。
整编第11师凭借着预先修筑的坚固工事拼命顽抗,这只“刺猬”已张开了满身的棘刺,迎击解放军的进攻。
当解放军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冲击时,胡琏一声令下,整编第11师的冲锋枪、步枪、卡宾枪、机枪、迫击炮、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山炮、榴弹炮、野炮、反坦克炮等各种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
顿时,南麻城外方圆几公里内,都成了一片火海。
由于解放军缺乏重武器和攻坚经验,加上准备不足,仓促上阵,因此在整编第11师的“刺猬战术”、“火海战术”和坚固工事面前,伤亡惨重。
7月的山东半岛,已进入了雨季。倾盆大雨,连日不绝。山洪暴发,冲毁了道路桥梁,解放军的弹药、粮食补给都发生了严重困难,机动能力和攻击力也受到了影响,部队冒着暴雨在泥泞中作战,显得十分疲惫,敌人的援军又在不断逼近。形势十分危急。
7月21日,解放军忍痛撤离南麻。在与整编第11师的4天血战中,华东野战军4个主力纵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共伤亡了1万余人。胡琏的“刺猬战术”初露锋芒。
胡琏这时又神气起来了,又是报功又是祝捷。“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也像打了一针强心针,顿时有了精神。
一枚金光灿灿的“一等宝鼎勋章”挂上了胡琏的胸前,胡琏的那双三角眼顿时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由于胡琏立下了“战功”,蒋介石对他更加宠信,又是写信嘉奖,又是称兄道弟。胡琏也因此官运亨通、步步高升。
1947年冬,胡琏晋升为整编第18军军长。1948年9月,国防部又授予他中将军衔。
不久,蒋介石又任命他为第12兵团副司令官。
经过南麻之战后,胡琏指挥的整编第11师,就像一头吃过人肉的恶狼,变得更加狡诈、更加凶悍了。
蒋介石和一些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都把胡琏的整编第11师当成了“救星”,哪里有部队被解放军包围,就派第11师到哪里去解救。从此,胡琏忙得不可开交。
1947年9月7日,华东野战军第3、6、8纵队,在鲁西南的沙土集包围了国民党整编第57师。蒋介石急忙从山东战场抽调胡琏的整编第11师赶去营救。
不料第57师太不争气,只坚持了2天就被解放军歼灭,师长段茂林被俘。
解放军“吃”掉57师后,立即调过头来对付老冤家——整编第11师。
9月22日,华东野战军第1、3、6、8纵队和李先念指挥的晋冀鲁豫第12纵队,实施南北夹击,在曹县附近的土山集再次将整编第11师团团围住。
这样一来,“救星”变成了“遇难者”。
胡琏一看大事不好,立即故伎重施,再次当起了“缩头乌龟”。他一面收缩兵力,躲入核心阵地,凭险固守,一面拼命呼救。
整编第11师是蒋介石和陈诚的“心头肉”,又是“土木系”的根基。胡琏一呼救,蒋介石立即调来了另一支王牌军——整编第5师和两支“土木系”劲旅第10师、第75师,全力抢救。
解放军与整编第11师激战了2天,仍无法攻破第11师的“乌龟壳”。
而整编第10师又在18军的前任军长罗广文的统率下,3天内急进了300余里,已逼近曹县。
为争取主动,迅速完成开辟中原解放区的任务,解放军再次放弃了对第11师的攻击,挺进豫皖苏和大别山。
“刺猬战术”和“乌龟战术”再次显灵,国军名将胡琏又一次“死里逃生”。
尽管整编第11师一次次侥幸逃脱了解放军的打击,并继续在中原大地上东奔西忙,为蒋介石卖命,但由于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已经丧尽了民心,而国民党本身又已经腐败透顶,无可救药,整编第11师这根“顶梁柱”再也无法支撑住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了。
随着淮海战役的炮声轰鸣,第18军这支国民党王牌军中的“大哥大”,终于没能逃脱土崩瓦解、全军覆没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