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双通道药品目录大盘点:各地报销比例究竟如何?
31省双通道药品目录大盘点:各地报销比例究竟如何?
导读:随着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各地在落实政策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详细分析了31个省份的双通道药品目录及其报销政策,为医药行业从业者和关注医保政策的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参考信息。
从2017年至今医保目录历经8次调整,累计纳入604个谈判/降价药品,但部分新药虽然成功进入医保但仍面临这“进院难、开药难、买药难”的困局。这部分新药虽然在医保谈判中已经降价,但对于有用药考核的医院来说价格依旧很高;短时间内药品很难落地实施。2021年5月1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谈判药品供应保障范围,与定点医疗机构一起,形成谈判药品报销的“双通道”,确保国家医保谈判药品顺利落地。
什么是双通道?
“双通道”是指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国谈药品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的机制。
通俗地来说纳入“双通道”的国谈药品,患者可以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种渠道进行购买。纳入“双通道”的药品本身就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的国谈药品,患者在医院或者纳入“双通道”机制的定点零售药店都可直接医保结算并享受相同的医保报销待遇。目前最新版医保目录共有427个谈判/竞价药品,各省结合实际情况每年进行调整。
政策背景:双通道管理发展历程
根据中国药学会对上千家医院样本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纳入医保的品种,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进院比例为25%。也就是在2019药品目录执行半年多之后,有四分之三的谈判药未能进入医院销售。一方面在医院买不到谈判药,另一方面药店买的谈判药无法报销。为了破解国谈创新药的“进院难”,进一步提升药品的可及性,“双通道”管理机制应运而生。国家层面核心政策如下:
各省双通道数量盘点:广东最多,四川最少
截至2025年2月21日,31个省(市、自治区)均已更新2025版双通道药品目录,具体数量见下图:
其中安徽、北京、福建、广东等12个省份的双通道药品目录数量超过500个,广东位列第一共612种药品。贵州、河南、黑龙江等9个省份的双通道药品努库数量低于30个,四川最少仅有224药品。
此外针对“双通道”药品的处方流转;国家也有规定,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除特殊情况外,配备“双通道”药品的定点零售药品均需通过电子处方流转相关药品处方,不再接受纸质处方。
各省双通道中国谈/竞价药品占比分析:近半数省份做到全覆盖
根据易联数据统计,2025年各省双通道目录均以国谈/竞价药品为主,但纳入国谈药品数量参差不齐。经过对比,安徽、北京、广东等15个省份将427种国谈/竞价药品全部纳入当地“双通道”管理;吉林省纳入数量最少,仅有142种国谈/竞价药品纳入;其余省份都是在427个药品中通过专家论证等方式遴选部分药品纳入双通道药品目录中。
可见,虽然国家要求地方将国谈/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加速国谈药品落地,但不少省份并不是将协议期内全部国谈/竞价药品均纳入双通道,还是存在不少差异,值得引起企业注意。有些省份甚至表明双通道的药品还需要企业提交纳入申请再经过遴选评审才可以纳入,比如湖南。
多数省份的双通道药品数量多于国谈/竞价药品数量,这些省份在选择双通道药品时除了国谈/竞价药品外也会考虑其他类型药品,比如谈判转常规药品、慢病用药等。
各省双通道药品报销情况:多数省份对
“双通道”药品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稍有不同
由于各省报销政策不一,目前收集到18个省份对于“双通道”药品的报销政策,其中报销比例情况如下:
(以城职职工为例统计省份报销比例分布情况)
根据以上报销比例来看,多数省份都要求双通道药品的报销比例不低于70%,也有部分省份报销比例很高,比如河北:城镇职工可以享受高达90%的报销待遇。患者在“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购买相关药品可以享受与定点医疗机构同样报销待遇;一定程度上利于国谈药品的落地。
从2021年国家发布双通道管理机制相关指导意见开始,过去4年,各地不断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当地双通道管理机制建设,常态化对双通道药品目录“一年一调”,努力打通国谈药品落地最后一公里。对于药企而言,“双通道”管理机制能够拓展创新药进零售药店的销售渠道;不再局限于挤医院这一条“独木桥”,能获得的医保基金支付方式也更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