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世代转投「非典型工作」,企业可用5大招解套
年轻世代转投「非典型工作」,企业可用5大招解套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越来越多优秀人才跳出传统全职工作,选择非典型的工作形态。特别是在美国和日本,这一趋势尤为明显。面对年轻一代对工作方式的全新选择,企业应该如何调整策略以适应这一变化?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据调查,日本员工对全职工作的投入度降低;robbin lee/shutterstock。
比起在一间公司里担任全职、专心一志地工作,年轻世代更偏好「非典型工作」,如变成自由工作者、零工工作者、部分工时或兼职。与其固守「加强同仁对企业的忠诚度」的做法,不如接纳年轻人对于工作的多元思维,重新打造能够吸引他们的职场。
近年来,全球出现优秀人才跳出传统典型工作,选择非典型的工作形态或兼职。特别是在美国和日本,美国2023年,自由职业者人数达到6,400万人,占美国劳动力的38%,创下历史新高。在日本,根据盖洛普(Gallup)2022年的全球职场调查报告,日本上班族的敬业(投入度)指数仅为5%,远低于全球平均的23%,也显示日本员工对全职工作的投入度降低。
所谓的「非典型工作」,指的是不选择朝九晚五的传统的上班工作。宁愿选择多元斜杠的工作形态或工读兼职。例如网红、个人电商、YouTuber、外送人员等等。
「非典型工作」有下列三种型态
- 专职业务员、外送人员、网红、个人电商、美甲等自由职业。
- 虽然在传统职场,也有资格担任正职人员,却宁愿选择部分工时(part-time job)。
- 上述两种都有做,但是纯粹以兼差的方式,选择自己适合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进行组合。
形成「非典型工作」的六大原因
为何越来越多优秀人才选择兼职甚至部分工时,而非传统全职工作?以下是六个主要原因:
1. 价值观与工作态度的转变
A. 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新世代开始重视生活品质,他们追求的不仅是薪水,还希望兼顾个人兴趣、家庭和健康。
传统全职工作通常意味着固定工时与较高的压力,这对于注重弹性和自主的年轻世代吸引力不断下降。
B. 不再迷信「工作稳定」:过去,「稳定」的全职工作被视作人生成功的象征,但新世代认为,职业生涯的多元化与成长更重要,靠著科技,可以学习得更多,以及跨出更多领域。
2. 企业文化与工作环境的挑战
A. 传统企业文化的吸引力下降:许多组织的层级分明、官僚作风,以及「资历优先」的晋升方式,让年轻员工感到压抑也难以接受。
相比之下,兼职或部分工时可以更自由地选择上班对象和项目,减少对企业内部文化的依赖。
B. 过劳与职场压力:特定行业(如金融、科技、医疗)长期存在过劳现象,让人才对全职工作的健康影响产生顾虑。他们选择兼职或自由工作来避免成为「职场机器」。
3. 科技与平台经济的兴起
A. 科技让自由职业更加普及:随着科技进步,远程工作和自动化工具的发展,许多工作内容不再需要固定场域,任何地区的人可以轻松完成任务。
B. 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平台如Upwork、Fiverr、Uber等为自由职业者提供了直接接触市场的机会,降低了工作机会的寻找成本,同时大幅提升收入弹性。
4.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A. 经济波动与裁员风险:在经济不稳定环境下,如疫情期间频繁裁员。人才逐渐感受到全职工作也不一定能保障稳定收入,因此转而寻求兼职工或自由职业来分散风险,更能灵活应对市场需求。
5. 个人品牌与专业价值的提升
A. 更容易建立个人品牌:新世代追求个人IP,也就是个人品牌的建立,透过社群媒体与线上作品集,他们可以直接展现自己的专业,吸引潜在客户或被看见的机会。
B. 专业价值更容易变现:以往专业能力需要通过企业组织来发挥,但现在专业人士能够直接以个人身份提供服务,也能满足市场需求直接获得报酬。
6. 现实与职场之间的鸿沟
A. 工作期望与现实差距:许多新进员工发现,企业提供的工作内容与自身期望不符。他们可能渴望参与决策、接触挑战性项目,但实际只能处理日常琐事,对工作的高期待性,也降低了年轻世代对全职工作的投入度。
针对「非典型工作」的六大解决方法
1. 重新定义雇用模式
A. 开放兼职、部分工时等非正职人员的融入:为了满足年轻世代的需求,企业应该打破原本的观念以及组织架构,重新定义人才该做的事,拿掉原本的人情包袱和组织派系,让不同的位阶可以进行合作,在业务目标达成的前提下,开放大量弹性。
2. 强化公司文化与愿景主张
A. 塑造吸引人的企业文化:企业需要打造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包括开放沟通、重视员工的意见,以及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让员工感受到尊重与价值。
B. 强调公司使命与愿景:年轻世代重视工作对社会的影响,企业应清晰传达其使命愿景,并将其融入日常运营,吸引认同公司价值观的人才。
3. 提供多元成长机会
A. 个性化学习与发展计划:设计符合个人需求的职涯发展路经,这的个人需求指的是「让同仁主导」的发展需求。对于年轻世代的学习和成长,只有他自己接受也愿意,他才会有动力往那方向前进,同时也愿意为公司付出。
B. 鼓励同仁发展个人品牌:提供平台让员工在公司内部创新,支持他们发展新点子,并针对这些点子给予被看到的机,这样能满足人才的创造欲望,同时为公司开拓新商机。
4. 重新设计奖酬制度
A. 以绩效为导向的奖酬方案:除了正职人员,对于兼职或部分工时的同仁,也可以设计基于专案成果或绩效的报偿机制,让他们能够灵活调整工作时间,同时享受合理的薪酬激励。
B. 提供非金钱激励:如应有福利、健康计划、心理咨询服务等,满足员工在工作以外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其对企业忠诚度。
5. 营造最佳雇主品牌
A. 利用社群媒体宣传企业价值:除了公司机密外,鼓励同仁贴文,展现企业对于员工在多元包容、弹性工作和鼓勵表现的优勢,吸引年轻世代的人才。
B. 建立口碑效应:鼓励现有员工分享他们在企业中的正面体验,形成「员工代言人」效应,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吸引力。
结语:企业应积极从「固定式组织」转向「弹性化营运」,透过灵活多元的用人策略,打敗其他竞争者,让年轻世代觉得「这是我要的公司」,来提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