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伪军汉奸数量远超侵华日军,背后真相令人唏嘘
抗战时期伪军汉奸数量远超侵华日军,背后真相令人唏嘘
在抗日战争时期,伪军汉奸的数量远超侵华日军,这一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先后扶持了多个伪政权,并组建收编了多支伪军。据不完全统计,全部汉奸和伪军的数量加起来就有350万之多,这个数字接近了侵华日军的三分之二。到日本投降时,全国境内的伪军依然还有百万之众。其中仅被国军改编的伪正规军就有238996人,被整编的伪地方部队有779116人。
根据1944年中共晋鲁豫边区调查伪军来源和参加目的时发现,这些伪军,也就是汉奸里有2/3是贫苦的农民。他们根本就谈不上是伪军,不过是在日军的高压下,按人口数字、年龄、拉人头的苦力。只有不到1%的人有步枪,其他80%的人连长矛,大刀都没有,全是空手。也就是个花名册上的把戏,啥作用也起不了。作用就是可以收点壮丁保安费的。日军拉这些人不是为了战斗的,而是收治安费的,所以他们的绝大部分都算不上是伪军,就是个被剥削的对象。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因为家庭的生计困难,自愿参加的,并非被日军强迫。但也并非是所有的人都丧失民族意识,而是被形势所迫。
1938年5月,为防止日军沿陇海线西进,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以东花园口的黄河大堤,此举不仅造成了一场人为的巨大灾害,也改变河南的地理势态。1942年春季开始,一场罕见的旱灾开始在黄河中下游两岸地区蔓延,并扩展至晋东南、鄂北及皖北等地。其间夹杂着风灾、雹灾与蝗灾,直至麦收之后,百余天未有降水,形成数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不断的战火和天灾使人变得不是人,在饥饿状态下,老百姓什么事都能干出来。为了果腹,老百姓不得不以一切可入口的东西充饥。草根、树皮、瓜蔓、豆、山芋茎叶、花生壳、谷糠都被用来充饥。在尉氏一带更有吃红蓼子的,这种有毒的野草多吃就会让人遍身发肿,但灾民为果腹起见,也就急不暇择了。
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造成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饿死。1942年八九月间,蒋介石接到河南军政官员的灾情报告,但他不相信或者置之不理。他关注的一是征兵,二是征粮,至于老百姓的死活,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老百姓不仅要面对天灾和战火引起的颗粒无收,还要面对政府苛刻的征粮。每天都有人饿死,饥荒重灾区河南,几乎死得路断人稀。
在山区里,人们在偏僻的路上抓难民,把他们杀掉,吃他们的肉,卖儿卖女的事更是常见。一个九岁的男孩标价400法币,相当于现在的26块人民币,四岁的孩子也只能卖到13块钱。在方城城外,有一个可以买卖人口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