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姐身上有蓓蒂的影子
汪小姐身上有蓓蒂的影子
《繁花》原著中,蓓蒂是阿宝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但在《繁花》电视剧中,她却仅仅是一个活在台词里的模糊的影子。可是那尾象征她的金鱼,又像图腾一样,从第一集一直游到了第三十集。我曾对此十分不解,一度怀疑是不是因为蓓蒂的故事涉及那个特殊年代而被删掉了。
直到我看到了胡歌在《繁花》座谈会上的发言,这才恍然大悟。胡歌谈到南京路上跟汪小姐拉手跑的那段戏时说,王家卫导演拍摄时告诉他,回头看小汪的时候,不一定看的是小汪,而是“回不去的那一段记忆”。于是他看到了去世的妈妈牵着他的手远去的背影,泪水在一瞬间决堤。此时王家卫导演送了他八个字:“似曾相识,热泪盈眶”。他称赞导演“用我现实中最深的那个痛,替换了剧中阿宝无法言语的痛。”
剧里的阿宝透过夕阳下明媚美丽的汪小姐,看到了内心无法言语的痛,这伤痛就是蓓蒂,那个在特殊年代里投了黄浦江,变成金鱼游走的邻家小女孩。正因为这伤痛不可言说,蓓蒂的一切才被刻意地藏了起来,藏在了汪小姐身上。所以蓓蒂不需要现身,我们通过阿宝和汪小姐相处的点点滴滴,自然可以触摸那个清澈纯真的小女孩曾经的模样。
举个例子:蓓蒂喜欢集邮,阿宝跟小汪第一次相遇,她正在茶水间脱邮票;这时候画面闪过了一句《繁花》小说的黑底原文——当年,阿宝经常到淮海路“伟民”看邮票。
蓓蒂的身影,就隐藏在这句无头无尾的原文里。书中阿宝去“伟民”看邮票,也时常带了蓓蒂游荡。阿宝喜欢花,最喜欢的邮票就是植物和花卉,蓓蒂也是,还跟阿宝说她要制定自己的花朵邮票。镜头一转,汪小姐茶水间贴在镜子上的邮票,除了那张克拉拉舒曼以外,全都是各色各样的花。
再比如,蓓蒂喜欢爬屋顶。剧里喜欢爬屋顶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阿宝,另一个就是独自坐在工厂屋顶上吃冰棍的汪小姐。
还有梅萍得势后,每次来27号找宝总,每次宝总都躲在卧室里喂他的小金鱼,没有一次例外。
更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剧中旁白里的蓓蒂被刻意改小了两岁,正好与小汪同龄。她还跟小汪一样,也是个动不动就掉眼泪的“碰哭精”。
甚至书中两人在屋顶上的谈话,都呼应了剧中的结局。蓓蒂说阿宝去种花,她就做蝴蝶。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宝总果然种花去了……
说到蝴蝶,原著里有这么一段: 阿宝立于玻璃橱窗外,闻到潮湿的兰花香气,面前一阵热雨,整群整群花色蝴蝶,从玻璃柜台前亮灿灿飞起,飞过蓓蒂头顶的蓝颜色蝴蝶结。这本邮册本身,像蝴蝶斑斓的翅膀,繁星满目,光芒四射。 原著里蓓蒂喜欢蝴蝶,扎着蝴蝶结。而剧里汪小姐的多件衣服上都有蝴蝶结。
阿宝跟汪小姐相识时,都是已经工作的成年人了。但是他们所有的相处,无论茶水间脱邮票,和平饭店跨年,诸暨遇险,还是夕阳下的对望,无不洋溢着两小无猜的少年朝气。除了小汪,有谁能跟宝总穿着西装套裙,手拉手地在南京路上撒欢赛跑?甚至他们吃起排骨年糕来都活像两个小朋友——你吃排骨我吃年糕,你要想吃年糕我就都给你。哪怕小汪遭难写检查,宝总也会像个调皮的大男孩一样吃着排骨年糕逗她开心,然后再转身擦去满眼的泪。
想到这里,也许才能明白,诸暨那个难忘的夜晚,当宝总看到不要命地开车狂奔过来救他的小汪,那么温柔地哄她:“你像我认识的一个朋友,长得好好看……你认得的……又不是你,你笑什么……碰哭精!” 的时候,他对她有多么的心动,又有多么的心痛。
这不仅仅是一个男生有些无措地哄着一个刚向他袒露心意的女生,这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第一次把最幽微处的那道“不可言说的伤痛”,曲曲折折地,小心翼翼地,说给了另一颗赤纯的心。他告诉眼前这个为了救他命也不要,哭得稀里哗啦的女孩子——你是汪明珠,你也是蓓蒂。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没心没肺地笑着,眼睛里却隐隐有泪花闪动。
此时此刻,《再回首》的音乐恰到好处地响起,那是阿宝与小汪风雨同舟的革命友情,也是他与蓓蒂青梅竹马的金色记忆。他望着眼前这个顶顶好看的姑娘,把心头汹涌的爱意,感激,欢乐,哀伤,欣慰,凄凉,温暖……都轻轻地凝成了一句"你很像我认得的朋友"。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最高级的表达,它含蓄如导演对那个回眸的解释——似曾相识,热泪盈眶;它隽永如《红楼》里宝黛初遇那句“这个妹妹我曾经见过的”;它不响,却又震耳欲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