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鱼油比例越高越好吗?挑选不能只看%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鱼油比例越高越好吗?挑选不能只看%数!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357914097

鱼油产品中Omega-3脂肪酸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这个数值越高,意味着每单位产品中我们想要摄取的Omega-3脂肪酸含量越高。然而,选择鱼油产品时不能仅看这个百分比,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瘦身的人最怕自己吃得太油,虽然油分热量高容易让人发胖,但油脂并不是百害无一利,油脂同时也有助于维持人体神经与皮肤等功能的运作,油吃得太少,生理机能会失控,吃对则好处多多,帮助神经发育、调整三高与免疫功能又抗发炎,但是究竟哪些油该吃,哪些则该省?答案是“必需脂肪酸”要吃得足夠!

人體必需脂肪酸Omega-6和Omega-3吃多少?誰該補充?

必需脂肪酸指的是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脂肪酸,其中只有“Omega-6和Omega-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Omega-6”家族的LA、GLA、AA,主要存在于葡萄籽油、葵花油、大豆油等一般的食用油中,由于Omega-6经代谢后可能造成体内发炎,因此建议摄入量不超过当日总热量的10%,以2000大卡计算为例,1天约20克,相当于3~4小匙的量。

常见食用油中“Omega-3”结构脂肪酸不多,其主要源于深海鱼的EPA、DHA及坚果中的ALA,卫生福利部建议摄入量占总热量0.6~1.2%,以2000大卡计算为例,每日约1300~2600毫克即足够。正值学习黄金期的儿童、需要维持循环顺畅的长辈、需要提供宝宝发育营养的孕哺乳妈妈、长时使用3C产品、一周吃不到3次鱼等,都是主要可补充鱼油的族群。

魚油%數代表意義為何?不同%數各有合適對象

考量一般人仍会从日常饮食摄取到EPA及DHA,政府亦颁布“食品原料鱼油之使用限制”公告,鱼油应符合“每日EPA加DHA总量不超2克,特定疾病使用则不超过5克”的规定,台湾市售配方以每粒胶囊含量乘上每日建议食用颗数之后,大多设定在1克左右。

鱼油所标示的“%数”越高,即代表每单位的鱼油产品中,我们主要想要摄取到的“Omega-3脂肪酸”含量越高,鱼油的胶囊颗粒大小设计各异,因此即便百分比数值不高,胶囊颗粒容量大,吞一粒就能吃到足量的Omega-3脂肪酸,但对不便吞咽的族群来说,确实更合适颗粒小而百分比数值高的选择,但颗粒小而百分比数值较低的商品也大有拥护者,因为即便需要服用的颗数多,且会摄取到Omega-3以外的脂肪酸,但每日花费金额换算下通常是最便宜。“EPA”主诉循环畅快、“DHA”主诉思緒靈活,根据各商品“EPA、DHA”调配比例不同,也讓各产品创造更多不同的需求客群与市场价值。

加工技术提升 酯化技术重組脂肪酸結構型態

根据加工技术更新,现在许多消费者也开始重视起脂肪酸的结构形式,一般来说脂肪酸会3个1组地接在甘油上,形成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 TG)存于自然界,但3个1组的脂肪酸,其成员包罗万象,不会只有Omega-3脂肪酸,因此业者便运用酯化技术,将脂肪酸自甘油中分离出来,只取Omega-3脂肪酸、集中放入胶囊,推出更纯粹高浓度Omega-3的产品,但酯化过后的形式(Ethyl Ester, EE)吸收速度较缓慢,因此近年又流行将已取出的高浓度Omega-3接回甘油、变回三酸甘油酯型态(Re-esterified Triglycerides, r-TG),成为3个1组全都是Omega-3脂肪酸的三酸甘油酯,除了浓度高之外,逻辑上认为会比较好吸收,但研究观察最终总吸收量很可能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酯化形式在体内有类似缓释的效果,但目前这种缓释的作用,还未被定義有什麼額外的好壞优缺。

担心重金屬污染?挑選食品檢驗合格產品降低風險

除了功效的层面,许多消费者十分在意鱼油食安议题,大型鱼类可能含水银、镉、铅等重金属,食药署在2017年发布《鱼类摄食指南》即曾针对鮪鱼、旗鱼、油鱼和鲨鱼等大型鱼类提出建议摄取量,並呼吁孕婦及幼童依指南摄取以避免重金属危害,因此除了以小型鱼混合制成的鱼油规避食物链蓄积风险,挑选具有信譽并能出具食品检验合格证明文件的产品更是重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