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出海布局:三巨头的全球扩张之路
工程机械出海布局:三巨头的全球扩张之路
导读: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近年来在海外市场持续发力,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三家龙头企业凭借各自优势,在全球市场展开布局。本文将从海外营收、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三家企业的出海战略和市场表现。
整理了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近年来海外营收占比和毛利率。
从海外营收的绝对值上,徐工:三一:中联 = 207%:241%:100%(2023年)、181%:195%:100%(2024H1)
从2018到2024的年化增速上,徐工:三一:中联=45%(21年完成重组):26%:38%
从海外营收占比上,徐工:三一:中联=44%:61%:49%(2024H1)
海外/国内业务毛利率,徐工:三一:中联=24%/22%:32%/23%:32%/25%(2024H1)
小结一下,在海外业务方面,三一绝对体量最大,徐工次之,中联增速最快(体量较小);毛利率方面,中联略优于三一,明显高于徐工。
三家公司虽然都是国内工程机械的头部厂家,但是在产品结构上有所不同:
徐工营收以土方机械28%(挖机全国第二)、起重机械20%为主;最近在向矿业机械发力(目前国内第一,全球前五);
三一营收以土方机械39%(挖机全国第一)、混凝土机械21%、起重机械17%为主;
中联营收以起重机械34%、混凝土机械17%、高空16%、土方机械14%和农机10%为主。起重机技术是传统优势板块,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小结一下,徐工整体体量很大,在土方机械(挖机)营收略低于三一,三一混凝土机械强于徐工,但起重机械弱于其他两家。中联在起重机械具有优势,但在市场空间更大的土方机械领域营收较弱。不过由于中联整体体量相对较小,使得高空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这些新业务可以很快就在营收结构中占一定比例,弹性更大。(补充:中联年报中对各版块的定位如下:工程/建筑起重机械和混凝土机械是传统优势产业,土方机械补齐挖机产品型谱,高空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是主要新兴业务)
在分项毛利率方面,徐工在土方、起重等主要产品上毛利率都弱于三一和中联,徐工在高空机械上毛利率占优,不过这部分业务占比不大。三一在土方机械毛利率最高,中联在起重机械上占优。大致感觉是,三一强于土方(挖机),配点混凝土和起重机械;中联强于起重机械,同时也在补挖机的短板;徐工在各版块业务体量都很大,但是在营收转化为利润方面整体弱于其他两家,有点像家大业大不差钱的样子。
如果从产品的维度来看的话,土方机械和高空作业机械的毛利率是比较高的,起重机械次之,混凝土机械毛利率最弱。可能是挖机和高机产品技术要求更高?
在时间维度上,三家公司在2021年开始海外营收有明显的增长。
三一会在年报里公布海外分地区的营收情况。从绝对增量来看,欧洲、亚澳贡献较大,美洲增速较大,但绝对增量低于上述两个地区,非洲业务基数较低。
三一的海外布局其实比较早了,2006年已经在印度建立了首个海外工厂,2010年投建巴西生产基地,不过海外收入爆发主要是在2020年以后。近年,三一重工相继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投资建设研发和制造基地。目前,印尼二期扩产完毕、印度二期、南非工厂建设中。
没有查到徐工在海外分地区的收入结构,但它年报里是有提到海外产能布局的国家:巴西、德国、墨西哥、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目前主要出口区域有东南亚、中亚、非洲、南美、欧洲、北美、 西亚北非、中美洲、大洋洲等。巴西工厂的本地化率约为 50%,并已获得包括 FINAME 在内的本地化 认证。
徐工的全球化布局早在2011年开始,收购德国FT公司(液压和零配件)、荷兰AMCA(液压阀);2012年收购德国施维英(欧美混凝土第一品牌,在德、美、奥地利、印、巴西有生产基地);2014年巴西制造基地投产,在美建研发中心,乌兹别克斯坦建合资公司,在乌市占率第一;2016年建立印度制造基地。
中联的全球化布局也是早在2008年,并购意大利CIFA公司(也是全球混凝土头部企业),不过之后海外业务好像也一直不温不火的,海外收入占比在10%左右。直到2021年开始。公司自己说是“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受益方,在意大利、德国、墨西哥、巴西、土耳其、印度等国拥有工业园或生产基地,境外基地和工厂数量累计近15家。
中联比较有特点的它在海外采用直销体系,配合数字化平台。在公告中,公司将海外业务快速发展进行了归因:1)海外直销体系,本土化布局;2)海外产品认证突破,产品品类优势明显;3)服务水平和品牌竞争力提升;4)行业领先的数字化能力
同样,中联也没有公布海外不同地区的具体收入结构,只在调研纪要里定性提到:“分区域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即东南亚、中东、中亚,这些地区离中国较近,是公司先行开拓的区域,前三季度,公司在这三个区域的整体平均增速仍维持稳健增长,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南美、非洲、南亚正成为海外业务增长的新动力;欧洲、北美市场,公司对这些市场的客户突破加速。”
以上是从券商研报里摘的数,大致感受一下:三一在海外有15家工厂,目前重点布局印尼、印度,基本盘在亚澳和欧洲;徐工在海外11个地区有工厂,重点布局在美洲、亚洲;中联在海外有15家工厂/基地,重点布局在一带一路沿线。
事实上,在2008年前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就有出海的布局了,不过多以收购为主(有意思的是,三一、徐工、中联收购的还都是欧洲的混凝土机械企业),但徐工和中联海外营收做得都不是很大。这里面,三一海外营收做得挺大,2013年开始海外营收达到了108亿(海外占比29%)**,而在2011年海外收入还只有34亿,可能是在2012年收购德国公司的原因。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新一轮海外营收快速增长在2021年开始,正好叠加国内市场开始步入低迷期。关于增长的原因,在中联的纪要公告中,公司有提到“在2020年之后,跟随中国产业链出海,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快速提升”。当然,增长背后的原因应该还有很多,还有待于进一步查找资料进行分析。不过相关公司财报披露的事实是,海外业务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