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怕蛇的古生物学家:从恐惧到揭秘“蛇祖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怕蛇的古生物学家:从恐惧到揭秘“蛇祖先”

引用
中国科学院
1.
https://www.cas.cn/cm/202502/t20250207_5046634.shtml

易鸿宇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古爬行类动物研究。尽管她害怕蛇,但通过科学研究克服了恐惧,并在蛇类起源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易鸿宇在野外考察。受访者供图

偶然的有趣发现

2011年,易鸿宇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主攻有鳞类古生物研究。在一次“高中生进大学实验室”活动中,她给两名学生布置了一个简单又好玩的任务:用CT设备扫描几件早期有鳞类生物的头骨化石。他们发现,唯一生活在海里的沧龙有着非常特别的内耳结构。这让她意识到内耳结构可能与生物的栖息环境有关。于是,她开始研究现代蛇类的内耳结构,最终在以内耳为表征结构的化石蛇类听力系统的演化研究领域,成为国际上第一批开展此类研究的学者。

蛇的四肢去哪儿了

蛇类起源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演化之谜是:距今9000万年前,许多蛇都长着“小脚儿”,那么蛇的四肢去哪儿了?是水生适应导致的退化,还是穴居挖洞导致的退化?

易鸿宇在研究中发现,生活在8000万年前的帕塔戈尼亚恐怖蛇是已知最早没有四肢的蛇类之一。通过CT技术精确测量与扫描,她还原出这种原始蛇类的三维内耳结构,并与40多种现代蛇和蜥蜴进行对比,发现它们有着相似的膨大球形前庭。这表明,原始蛇类是现代蛇类的近亲,且具有穴居习性。这一发现为蛇类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蛇祖”真容蛇年见

2024年,易鸿宇和团队在周口店古人类遗址的化石库房中,发现了距今70万至20万年的蛇类脊椎骨化石。这一发现填补了蛇类演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空白,为理解蛇类与古人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易鸿宇的女儿今年3岁,在妈妈的影响下,她对蛇类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准确区分有毒蛇和无毒蛇,眼中毫无惧色。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科学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