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沂市非遗保护工作硕果累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沂市非遗保护工作硕果累累

引用
1
来源
1.
https://linyi.sdnews.com.cn/lyxw/202410/t20241017_4446144.htm

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拥有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5项省级项目,501项市级项目,以及267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创新保护传承措施,非遗保护传承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10月17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志》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目前,临沂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省级65项,市级501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45人,市级267人;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4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基地1个,省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6个。建设非遗工坊265处,打造手造特色乡村33个。郯城县成功创建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费县手绣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琅琊剪纸等4个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郯城县“非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获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沂水县龙家圈街道等6个乡镇(街道)入选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 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临沭县青云镇华山村、沂水县杨庄镇吴家楼子村入选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沂州里特色商业街、琅琊古城、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全市打造非遗特色旅游线路8条、非遗研学旅游基地26处;费县手绣传承实训基地被评为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兰山区“游书圣故里 品琅琊古韵”非遗特色旅游线路获评省级非遗旅游特色线路。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高榆木梳传承人丁明文等5人被评为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彩印花布张明建等5人被评为省非遗保护模范传承人。

近年来,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创新思路、强化措施,非遗保护传承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传承保护效果进一步凸显。名录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市摸底排查非遗线索1万余条,将谱系清晰、特色鲜明、有发掘价值的1700余项纳入项目库管理。开展抢救性保护记录,对传承人年龄较大、传承困难的项目,通过运用录音、录像方式进行记录。选送300余名非遗传承人到山艺、山工艺等高校学习,使非遗传承人群和从业者增长了学识、拓宽了眼界、提高了技艺。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质增效。拓展非遗保护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融入生活,通过探索建立产品研发、技术培训、营销宣传等有效渠道,推动部分非遗项目释放时代新光彩。启动非遗购物节,开展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活动,引导具备条件的非遗企业积极加入抖音、淘宝、京东等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推广销售优质非遗产品,助力非遗企业打开销路。目前,临沂市涌现出一大批依托剪纸、中国结、二胡、柳编、草编等非遗项目开展产品开发的企业,解决就业岗位30万个,建成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4个,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贡献积极力量。2024年上半年,全市非遗类产品销售额36.5亿。

非遗与旅游进一步融合。不断提升和深入挖掘非遗的旅游体验和价值功能,进一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先后在临沂大剧院、河东龙园、琅琊古城、沂南竹泉村、蒙山等景区开展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帮助繁荣发展旅游经济。通过柳琴戏、弦子戏、渔鼓等精彩的展演活动,剪纸、手绣、草编、面塑等现场体验活动,为游客们提供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的同时,让游客感受到沂蒙特色文化。

非遗宣传推介进一步加强。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及重要活动日,开展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等千余场次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览展演活动。相继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举办两届“匠心筑梦 多彩沂蒙”非遗春节晚会、十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宣传二十大·匠心颂中华”非遗作品展、“千秋伟业 百年风华”暨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非遗作品展、鲁南地区红色非遗展。组织优秀非遗项目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大运河非遗美食展、黄河流域非遗发展论坛、河和之契非遗展示周等省内外活动,推动临沂市非遗项目走出去,扩大影响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