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肾通耳汤治疗耳鸣临床案例
滋肾通耳汤治疗耳鸣临床案例
滋肾通耳汤出自《辨证录》卷五,是治疗耳鸣的古方。该方以清肝泻胆、滋阴降火为主,经过加减化裁,可用于肝郁肾虚耳鸣、肝肾阴虚耳鸣等。本文通过一个临床案例,详细介绍了该方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
滋肾通耳汤
原方出自《辨证录》卷五,配伍为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知母(酒炒)、黄柏(酒炒)、黄芩(酒炒)、柴胡、白芷、香附各等分。主治左耳聋,属忿怒动胆火者。
原方以清肝泻胆、滋阴降火为主,但经过加减化裁,可用于肝郁肾虚耳鸣、肝肾阴虚耳鸣等。
医案举隅
患者王某,双侧耳鸣反复发作3 年,加重半年有余。起初鸣声如蝉,近半年来,耳鸣逐渐加重,呈持续性,影响睡眠。
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记忆力减退、夜间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患者曾自行服用西药治疗,但效果不明显。
听力检查提示轻度听力下降。无任何耳部病变、外伤,亦无其他慢性病史。
精神欠佳,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综合判断为肾阴不足、阴虚内热所致耳鸣。
开方:滋肾通耳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味。
当归 12g、川芎 9g、白芍 15g、生地黄 20g、知母(酒炒)12g、黄柏(酒炒)10g、黄芩(酒炒)10g、柴胡 9g、白芷 9g、香附 12g、熟地黄 15g、山茱萸 12g、山药 15g、茯苓 10g、泽泻 10g、磁石(先煎)30g。(个体有差异,用药需辨证)
上方每日 1 剂,水煎,分两次温服。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忌辛辣油腻。
二诊(服14剂后)
患者耳鸣症状有所减轻,夜间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缓解,睡眠质量有所提高。舌红苔薄白,脉细稍数。效不更方,继续服用 14 剂。
三诊(服28剂后)
耳鸣明显减轻,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等症状亦有改善,精神状态好转。
复查听力,较前有所恢复。原方去黄芩,柴胡减至 6g。继服 21 剂以巩固疗效。
四诊(服49剂后)
耳鸣基本消失,其余症状基本缓解,患者生活恢复正常。嘱其注意生活调养,可间断服用六味地黄丸巩固疗效,随访 3 个月未见复发。
此方兼顾滋阴清热、疏肝理气、调理气血、滋补肾阴等多个方面。
前期重视疏肝、清火,清泻肾中虚火和肝胆之火,使上炎的虚火得以降下,减轻耳鸣、失眠等因虚火引起的症状。
方中白芷还起到了引经报使之效,引导药物直上头面,改善耳鸣。
待耳鸣症状明显减轻后,以滋补肾阴为重,为护正气,祛黄芩、减柴胡。
方中熟地黄大补真阴、填精益髓;山茱萸辅助熟地黄补益肝肾,同时固精防止肾精耗散;山药补脾益。这三味药构成了滋补肾阴的核心组合,以应对肾阴虚这一耳鸣的主要病机,从根本上滋养肾阴,使耳窍得以濡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