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小说中的"怪"与"情":五部经典作品的文化解读
志怪小说中的"怪"与"情":五部经典作品的文化解读
志怪小说,以“怪”为主角,但不同时代又有不同的“怪”法。这“怪”从哪里来?究竟是一种自然的产物,还是生于人心?一套《中国志怪系列》,集合了五部经典作为代表,让我们一探究竟。
《山海经》自不用多说,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仍在其中取材,不管白泽还是九尾,甚至它们的影响已经跨越时间和空间,成为“汉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作者不详,但一定是一个旅者,他走遍万水千山,并随时记录所见所闻所感,这样才有了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豁达世界观,在这里有异兽有奇珍,图和文字共同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新天地,你要相信,山外有山。
《搜神记》,东晋干宝收集整理。他太能写,以至于要去向皇帝要更多的纸张,当然这种搜集也不可避免的冗余了一些相似性,可能一个故事以讹传讹就变成了多分支,不过作为一个因果的“引子”,仍具有教化的意义。比如我们作为一种形容词的“田螺姑娘”就出自于这本书中卷七(感应篇之四)的“白水素女”故事。可见我们仍期待一种善有善得。
《西游补》显然没有《西游记》那么有名,但也不该被埋没。作者董说借西游中某刻行者的一个梦,来穿越古今,把一个“情”字作为底蕴,让“他”成为一种代表,这时我们看到的行者很难再称之为齐天大圣,反而有了你我的一丝模样。不管后来的“红楼梦”究竟有没有相互映照,至少在国内外研究体系中,它仍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重点篇章。侧边的批注,让我们在理解层面更上一层楼。
《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纪晓岚更是家喻户晓,甚至人名大过了著作。当然这本书也一直都带有他的影子,或者批判的,或者赞扬的。在时代的限制下,他的视角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也并不妨碍他创作了一系列“小故事大道理”,可见作者背后的创作初心是坚定的,这也是他最有争议的地方。而不停的与“聊斋”的比较下,我们更应该看到居庙堂者的思考倾向,以便对那个时代有更好的回顾与理解。
《镜花缘》,是这个系列中最厚的一部,采用了上下册的形式。把一场“冒险”置于奇幻的语境下,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映衬着现实。可以说,任何异世界,既是现实的变形,也是补充。而由清写唐传奇,也自然是带着现实主义的影子,如何再回到那个原来的位置上,如何再看遍这世界的不寻常,你是花仙子,你是落难人。
套装除了六本书籍,还有大开本海报、明信片、书签、藏书票等一并收藏,增强了整个盒子的价值感。当然,在打开它的时候,更多的梦,也归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