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写的亲情还是爱情?为何诗词大会百人有91人答错
苏轼《水调歌头》写的亲情还是爱情?为何诗词大会百人有91人答错
在某期诗词大会上,一道关于苏轼《水调歌头》的题目让百人团中的91人答错,仅9人答对。这道题目考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长久"所指为何?正确答案是C.寿命长久,而非大多数人选择的A.亲情长久。这个结果引发了我们对这首千古名作的深入思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写作背景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誉为中秋词中的千古第一词,其意境优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道:"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从古至今,没有哪一首中秋望月怀亲的诗词能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媲美。只要读过诗词的人看到圆月,总会脱口而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见这首词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苏轼写过许多《水调歌头》的诗词,但这一首《明月几时有》最为出名。词的背景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在密州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写下了这首词。当时他陷入政党之争,与胞弟苏辙分离已经七年未见,见月思亲,苏轼就写下了这一首词。词作上片反映执着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之词的典范之作。
《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颇有来历,相传隋炀帝开汴河后创作了《水调歌》,演为大曲,在当时流传甚广,影响了无数诗人词人,苏轼也不例外,他的许多诗词都借用了《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如《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等。
开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展现了苏轼中秋之夜饮酒赏月的情景。酒对于苏轼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需要借酒浇愁,借酒缅怀,借酒作诗,借酒问青天。
苏轼为何要"把酒问青天"?也谈诗词背后的意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词常常让人联想到苏轼是在阴天写词,因为没有月亮。但实际上,这展现了苏轼豪迈的文人情怀。与李白的《把酒问月》相比,两者都有痴迷的问月之情,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词出自《诗经》中的"今夕何夕",寓有时间飞逝之意。苏轼通过这句词开始带我们遨游天上的仙宫,虽然看不到仙宫的全貌,但能感受到云雾里若隐若现的轮廓以及那闪闪发亮的殿堂。苏轼认为天上时间过得慢,与人间相比,人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这里暗含对时间催人老的无奈。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词让人联想到李白的谪仙形象。苏轼用了一个"归"字,表明他乘风到天上不是去游,而是回到自己的地方。他羡慕仙人的生活,但又觉得人间世俗低俗,因此想要"乘风归去"。然而,他发现仙宫中也有腐朽的东西,表现出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厌倦。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词展现了苏轼想象中的仙宫场景。他看到的不是嫦娥与月兔,而是月宫中的桂树。最后,他还是回到了地上人间,因为看到了仙宫中也有如同人间一样腐朽的东西。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词描述了月光在天上慢慢降落洒在地上,延伸进窗户照在苏轼身上的情景。苏轼将月亮拟人化,他与月亮就是朋友,相互慰勉,相互倾诉。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词展现了苏轼对月亮的亲切问候。他质问月亮为什么总是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团圆,而在别人团圆的时候分离。这体现了苏轼对月亮的不解和无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词揭示了人生的本质。苏轼认识到没有什么事情是圆满的,即使是"仙人"也无法做到十全十美。这种旷达的思想,是他对人生深刻理解的体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寄托了苏轼对胞弟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全天下人的祝愿。他希望人们能够平平安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圆月。这句词是整首词中最动人的一句,展现了苏轼的旷达和美好期望。
总结全诗
这首词情景交融,表面上是抒发对胞弟的思念之情,多处展现了苏轼的旷达。但深藏内心的郁愤也难以掩饰。苏轼一生推崇儒学,又喜佛,后陷入佛儒之间的斗争,他为逃离朝廷的官场斗争只能远离朝廷,被调离到密州,与胞弟之间的距离更远,可以说一生坎坷。
尽管身世坎坷,苏轼却练就了一身才华,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他活着就是一个传奇,也学是因为李白的影响,他的许多诗词当中都能见到李白的影子,《水调歌头》也是一样的,有李白的影子,不论是仙人,还是李白的《把酒问月》。
在千年之后的今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经过重新配曲,传遍了大街小巷,没有人是没有听过这一首词的。苏轼也许也没有想到他的词到了会如此受人们的追捧。在一个时代消亡又在另一个时代以一种新的姿态重新活了过来。当我们在大街小巷听到这首词的时候,也如同苏轼所想的一样遨游九天,在月宫里"起舞弄清影"。与苏轼一同共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与苏轼一同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