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心“祸从口入”!预防儿童吞食异物,家长要学会这几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心“祸从口入”!预防儿童吞食异物,家长要学会这几招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15A09G8Y00

近日,家住株洲的10月龄婴儿小山在玩耍时误吞了姐姐玩具车中的纽扣电池。幸运的是,其父亲通过家中的监控及时发现,并迅速将其送往医院救治。经检查,纽扣电池已进入小山的下腹部。

据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营养科统计,国庆期间共收治14例消化道异物病例,其中8例通过内镜手术取出异物。异物类型包括硬币、回形针、棒棒糖棍子、磁力珠和纽扣电池等。

消化道异物的存在对健康构成多重风险,具体情况取决于异物的性质、大小、形状以及停留在消化道的时间长度:

物理损伤

尖锐或硬质的异物(如鱼刺、鸡骨头、玻璃碎片)可能划伤或穿透消化道黏膜,引起口腔、咽喉、食管、胃或肠道的损伤。严重的穿透伤可能导致器官穿孔,进而引发腹膜炎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甚至需要外科手术的干预。

化学损伤

某些化学物质或腐蚀性强的物品(如碱性电池、强酸或强碱溶液)若被吞咽,会灼烧消化道黏膜,造成严重的化学性烧伤,甚至导致组织坏死和永久性损伤。

阻塞与梗阻

较大或难以消化的异物(如硬币、玩具小部件)可能堵塞食管或肠道,阻碍正常消化功能,引起剧烈的腹部疼痛、呕吐等症状,长时间的阻塞还可能导致肠壁缺血、坏死乃至穿孔。

感染

异物滞留在体内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导致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特别是当异物造成黏膜损伤时,感染风险进一步增加。

慢性炎症与肉芽肿形成

长期停留的异物即使不直接造成损伤,也可能引起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形成肉芽肿,影响消化道的功能和结构完整性。

心理影响

尤其是对于儿童,经历消化道异物事件可能留下心理阴影,出现厌食、惧怕进食等问题,影响正常的成长发育。

营养不良

消化道梗阻或损伤可能影响食物的摄入和营养素的吸收,长期下来会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状况。

经济负担

消化道异物往往需要紧急就医,包括内镜取异物手术、住院观察等,这些治疗手段费用较高,给患者家庭带来经济压力。

生命威胁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消化道异物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大量出血、器官破裂、败血症等),可能会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消化道异物?

环境安全

  • 家居化安全检查:定期检查家中的小件物品,如纽扣电池、硬币、小玩具零件等,确保它们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 家具角部防护:尖锐的桌角、柜子边缘应用软垫包裹,避免儿童碰撞后误吞脱落的小零件。
  • 药品管理:所有药物都应放置在高处且带锁的橱柜内,避免儿童误食。

饮食安全

  • 食物切割:确保儿童的食物被切割成易于咀嚼的小块,避免整颗坚果等圆形水果未经切割就被吞咽。
  • 监督进餐:幼儿吃饭时应有大人陪同,避免边玩边吃,确保食物充分咀嚼再吞咽。
  • 避免坚硬食物:尽量避免让儿童食用含有骨刺、果核的食物,以及未煮熟的蔬菜和肉类。

生活习惯培养

  • 教育引导:从小教导儿童不要将任何非食物放入嘴里,强化“不是吃的不能放进嘴里的”安全观念。
  • 示范作用:父母及照顾者应作为榜样,不在儿童面前随意将非食物物品放入口中,例如笔帽、钥匙等。

游戏安全

  • 玩具筛选:购买玩具时,选择符合年龄段的安全玩具,避免有可拆卸小部件的玩具。
  • 监督玩耍:当儿童玩弄小物件或拼图类玩具时,应在成人视线范围内,随时提醒和纠正不当行为。

应急预案

  • 急救知识:家长应该学会基本的急救技能,如海姆立克手法,了解异物卡喉的初步处理方法。
  • 快速响应:一旦发现儿童吞咽异物,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保持冷静,并迅速联系医疗机构,遵循专业建议进行下一步处理。

儿童消化道异物的预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态度,可以大大降低儿童消化道异物的风险。一旦发生意外,及时、正确的应急处理同样至关重要,可以避免事态恶化,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

孩子出现哪些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异物卡顿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会导致各种不同的表现。异物在胃内或者肠道内时,大多没有明显的不适表现。而当异物卡在口咽部、食管内时,患者不适症状较明显,可表现为咽喉疼痛、口水增多,甚至带血,有异物阻塞感、吞咽困难,并可出现恶心、呕吐、咳嗽、气促等症状。

年幼的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消化道异物时,往往等不能详细描述不适症状,通过观察体征,可发现其拒食、流口水、唾液带血、呕吐、呼吸困难、气喘、出现过激的情绪动作等异常表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