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开学,导师们分享了8点“要做”和3点“不要做”
新生开学,导师们分享了8点“要做”和3点“不要做”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批新生即将开启他们的研究生生涯。对于这些"研0"学子来说,如何顺利度过研究生阶段,实现个人成长和学术突破,是他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多位导师的经验分享,我们总结了研究生新生应该做到和避免的一些关键事项。
研一新生要做的八件事
要有明确的学习和工作目标
研究生需要制定详细的科研规划、职业规划以及短期和近期目标。从课程学习到实验技术,从文献阅读到论文发表,每个环节都需要有明确的计划和时间节点。要学会和导师沟通交流,学会做人做事
与导师交流前,需要提前构思谋划,如同老师备课一样,做好充分准备。在做事上也要注重条理性和次序性,提前设计规划,做好流程管理。要养成良好的分析总结习惯
要学会辨别文献真伪,去芜存精。做科研需要思辨地总结,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形成强大的知识体系。要学会凝练出真问题
可以通过文献调研和工程调研来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同时,需要通过阅读专著来建立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要学会请教师兄师姐
实验室安全规范、仪器使用方法、工作小窍门等都需要请教他们。此外,初学者在实验和阅读文献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极有可能师兄师姐也遇到过。要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思考贯穿了整个研究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学术研究,思考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习惯。要学会平衡科研与生活
工作、学习要有劳有逸,不要把研究生生活过成苦行僧的日子。适当的休息和娱乐可以抚平科研上的枯燥。要坚持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研究生需要注重身体健康,加强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则需要良好的心态,需要宽松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温馨和睦的研究组文化等。
研一新生要避免的三件事
不要抱着整本书从头啃到尾
时间有限,需要善于从相关专业书和文献中找到完成课题和项目所需要的知识。建议从导师那里询要4-6本和课题紧密相关的博士论文,从阅读、理解博士论文开始。不要被动地吸收知识背诵记忆,被动地被push做课题
导师的职责在“导”,工作和任务都得自己一步步去完成。需要自己多看,多思考,有困惑处再讨论。不要懒惰,包括脑力上和体力上的懒
研究生是需要去“研究”的,不是简单的体力操作。需要抓住研究生课题项目历练机会,锻炼自己思考、辨析、总结提炼的能力。
“过来人”的小tips
- 可以学习但别照搬他人的成果经验,并要有选择的吸收,形成自己的节奏和体系。
- 理论联系实际,养成“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源于不断地总结与思考。
- 转变心态,戒骄戒躁。在科研方面,尽管在大的方向上可以向课题组员和老师请教探讨,但很多的实验细节和操作都需要自己把握。
- 定期向老师汇报科研进展。对于高校来说,导师往往能招很多学生。同时由于导师科研任务、家庭的原因,对于学生的主动关照可能并不是很多。所以,在遇到问题以及阶段性工作结束时,多与导师沟通,以便让老师了解自己的进度。这也是激励自己的一个方法。
- 承认自己的不足。当你一头雾水、觉得自己很菜时,不要沮丧,考虑一下你可能是真的没你想象的那么强。认识自己、承认差距,才能更好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