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前辈秦伯未先生的防老方一一首乌延寿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前辈秦伯未先生的防老方一一首乌延寿丹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6LDC6530514PNO1.html

首乌延寿丹是中医传统方剂中具有代表性的延年益寿药物,由清代医家陆九芝在《世补斋医书》中推荐。本文详细介绍了首乌延寿丹的组成、制法及其药理作用,并引用了《世补斋医书》等古代医学典籍,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

目前,有不少国家的医学家正在研究防老问题,用奴佛卡因注射便是一例。从祖国医学来说,早在《内经》里就有这种思想,还指出了许多保健康延长寿命的“道生”方法。在《神农本草经》里也有利用药物“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等记载。后来《千金方·服食篇》内附有24个方剂,谓服后可使“白发黑,落齿生,延年益命”和“旧皮脱,颜色变光,花色有异,鬓须更改等,这都是古代医家企图防老的明证。

当然,防老不是简单的问题,在中医理论上还认为不是单纯地依靠药物所能解决的问题。然而,不容忽视,中药对于老人保健起过良好作用,前人的措施中有极其细致的值得研究的地方。现在我把《世补斋医书》所载首乌延寿丹和个人使用心得,提供讨论。

首乌延寿丹的组成及其制法
清末陆九芝所著《世补斋医书·卷八》有“老人治法”一文,推荐老年进补当以延寿丹最为优越。这延寿丹用何首乌为主药,所以也称首乌延寿丹,有些地方从延寿引伸其义,又叫延年益寿丹。

按:首乌本名交藤,唐朝李翱得僧文象遇茅山老人传述何首乌(人名),服食交藤长寿,因作《何首乌传》。李翱是文学家韩昌黎的弟子,首乌得其表扬,身价十倍,替代了交藤的旧名。延寿丹以首乌为君药,首乌得到知识分子重视,这就是它的来由了。

首乌延寿丹的组成是(原书剂量):何首乌七二两、豨莶草十六两、菟丝子六两、杜仲八两、牛膝八两、女贞子八两、桑叶八两、忍冬花四两、生地四两、桑椹子膏一斤、金樱子膏一斤、旱莲草膏一斤、黑芝麻膏一斤。

首乌延寿丹的制法比较复杂,苏州王鸿翥药铺的成品,在仿单上根据《浪迹漫谈》写明炮制方法,但核对《世补斋医书》记载,殊有出入。兹取王鸿翥仿单为主,以《世补斋医书》为备注,一并录后:

大首乌:取赤、白两种,先用黑豆汁浸一宿,竹刀刮皮,切片晒干,又用黑豆浸一宿,柳木甑、桑柴火蒸三炷香,如是九次,晒干为末听用(按《世补斋》云:先用米泔水浸三日,首乌一斤,用黑大豆两升蒸之,豆熟取出,去豆晒干,换豆再蒸,如是九次,晒干为末,自第二次至九次,将后八味为末,为末前各拌蒸一次尤妙,豆则始终用之)。

菟丝子:先用清水淘洗五六次,取沉者晒干,逐粒拣去杂子,用无灰酒浸七日,入甑蒸七炷香,晒干,如是九次,为末听用(按《世补斋》云:米泔水淘净,酒浸一昼夜,乘潮研碎,微火焙干)。

豨签草:五六月间采,用长流水洗净晒干,以蜂蜜用无灰酒拌匀,隔一宿,蒸三炷香,如是九次,晒干为末听用。

桑叶:四月采人家所种嫩叶,以长流水洗净晒干,照制豨莶草法九制,为未听用(按《世补斋》云:微火焙干)。

女贞子:冬至日摘腰子样黑色者,用装布袋剥去粗皮,酒浸一宿,蒸三炷香,晒干为末听用。

忍冬花:四月间摘取阴干,照制豨莶草法九制,晒干为末听用(按《世补斋》云:用藤胜于花叶)。

杜仲:用厚者去粗皮,以青盐用姜汁拌,炒断丝听用(按《世补斋》云:每斤用蜜三两涂炙,炙至蜜尽为度,或用青盐水浸一宿,所贵在丝,不可炒枯,新瓦上焙干为末)。

牛膝:用怀庆府者,去根芦,净肉屈而不断、粗而肥大者为雄,酒拌晒干听用(按《世补斋》云:青盐拌晒干为末)。以上杜仲、牛膝且莫为末,待何首乌蒸过六次后,不用黑豆汁拌,单用杜仲、牛膝二味,同何首乌拌蒸晒各三次,以足九蒸之数。

生地:取钉头、鼠、尾、原支、大支者,晒干为未听用(按《世补斋》云:煮至中心透黑,所贵在汁,不可滤去)。

以上八药共七十二两,合何首乌亦七十二两,再合旱莲草膏、金樱子膏、黑芝麻膏、桑椹子膏各一斤,同前药末一百四十四两捣数千槌为丸。如膏不足,用蜜补之。

两两相比较,王鸿翥药铺和《世补斋》所载的制法,在炮制上并不一致。《世补斋》没有把合丸的方法写出。有人告诉我,生地煮透后,即带水放石臼捣极细,再和入群药捣为丸,这与“所贵在汁,不可滤去”的说法符合,而与王鸿翥制法则不同。究竟哪一种制法对,还待大家研究。由于首乌延寿丹的修合手续麻烦,采取有时,拣制有规,蒸晒有法,必须保证道地,适合规格,所以明明是丸剂,称之为"丹"。这丹字含有“赤心无伪曰丹"的意义,似不同于炼丹的丹。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辩证使用。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

何首乌

【性味】苦、甘、涩,温。

【归经】归肝、心、肾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

豨莶草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菟丝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杜仲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牛膝

【性味】苦、酸,平。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

女贞子

【性味】甘、苦,凉。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桑叶

【性味】甘、苦,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生地黄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桑椹子

【性味】甘;酸;性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

金樱子

【性味】酸涩,平。

【归经】入肾、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固精涩肠,缩尿止泻。治滑精,遗尿,小便频数,脾虚泻痢,肺虚喘咳,自汗盗汗,崩漏带下。

旱莲草

【性味与归经】甘、酸,寒。入肝、肾经。

【功效】养阴益肾,凉血止血。

黑芝麻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

本文原文来自163.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