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家庭教育最大的错误,就是经常跟孩子说“快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家庭教育最大的错误,就是经常跟孩子说“快点!”

引用
豆瓣
1.
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16259044/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催促孩子"快点"以及频繁纠错,这些行为看似出于关爱,实则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多个具体案例,揭示了这种教育方式的潜在危害,并提出了"正面标签法"作为改善建议。

“早上闹钟铃一响,我还没醒,我妈就说‘快点起床了,你又要迟到了’;吃早饭,一定要让我吃完她准备好的所有早餐,然后嫌我慢,说早起十分钟就都解决了。
拿起书包要走人,一定要让我检查一下有什么没带的,万一检查出来真有忘带的,赶快去拿,她又批评我丢三落四,不提醒什么都做不好,有时候就算忘了,我也不愿意去拿,免得被唠叨。
总之,我妈最常说的话就是‘快点快点’,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挑我的错。”
10岁的小伟十分生动形象地表演了他妈妈的表情的动作。
他妈妈呢,只能无奈地说:“没办法,你不催,他根本就不会动,拖拖拉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从床上爬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做完作业。
如果你不给他挑错,他永远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同样的计算题,一错再错。总是要你推一推,他才动一动,学习一点自觉性都没有。”
其实,父母之所以不停地纠错,是因为每个父母心目中都住着一个“正常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和这个“正常的孩子”相比,实在是差劲。
所以,父母就焦虑、恐慌,想尽一切方法希望孩子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


▶温和而坚定地“纠错+讲道理”,父母们真的觉得有用吗?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棍棒教育”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于是,他们改变了教育孩子的方式,改为温柔地“纠错+讲道理”。殊不知,这种方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我妹妹就是这样的父母。她性格温和,从不对孩子大喊大叫。
一次,我们两家一起吃饭。从我那9岁的小外甥坐下来开始,他妈妈也开始了:“不要闹,坐着好好吃饭”。“你的袖子沾到盘子里了,总是不注意”。“筷子要往上拿一点点,不然你用着不方便”。“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声音,这样不礼貌”。
“妈妈我觉得你很烦!”我的小外甥终于开口了。
有没有觉得这种持续纠错和讲道理的感觉就像凌迟,一点一点地用语言暴力把孩子打趴下。
而这一点,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以为“温和而坚定”的纠错和讲道理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从没有反思过背后的逻辑体系。
我的妹妹很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她并不能接受孩子的各种行为。如果一直是这样,即便你对孩子再好,他也是不愉快,最关键的是,他对自己会产生很大的怀疑,觉得自己就是这么糟糕。
为什么父母们不能接受孩子的行为呢?甚至会在孩子犯错之前就开始纠正他们。
这源于父母头脑中的“多米诺骨牌逻辑”。
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都会让家长很恐惧,觉得一定要改变!
典型例子是:上不了好的小学就上不了好的中学,上不了好的中学就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人生就废了……
这在学术上叫滑坡谬误,也就是说:上不了好的小学不一定上不了好的中学,两者之间不是必然关系。
我女儿5岁的时候,我开始教她学写字,小孩子刚开始写字,肯定不好看,歪歪扭扭的,而且坐姿也不对,我总是在提醒她要坐正坐直才能写出还看的字。
可她不听,还是趴在桌子上写,我渐渐也失去了耐心,开始一遍遍纠正她。可即使说了一百遍,她还是改不了。
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孩子不是故意不好好写字,而是因为她手腕力度不够,握笔写字是个复杂而精细的活。需要手腕部小肌肉的协调配合力量。
孩子太小的时候,肌肉力量不够,不能以标准的握笔姿势握好一支笔进行精细活动并坚持一段时间。
可是为了达到父母的要求,孩子不得不去努力写,所以就会导致孩子出现了很多错误的握笔姿势。而父母并未发现这其中的原因,只是一味地在纠正孩子。到最后,孩子不但会失去学习写字的兴趣,还破坏了亲自关系。
所以,父母认为是在帮孩子,其实是一直在批评孩子,频繁地批评不但没用,反而会影响亲子关系。


▶催促和纠错的背后是什么
答案是:控制。
控制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家长认为最佳的道路上发展。
《以家人之名》里,齐明月的妈妈就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她带着女儿去商场买衣服,说让女儿自己挑。女儿挑选了一件白色的卫衣。因为她喜欢白色。
妈妈看到了,立马说:“那么不爱干净还穿白色,选粉色这件吧。”齐明月极不情愿地说:“是你让我自己选的。”妈妈这一句话,就给女儿贴上了不爱干净的负面标签。
请同学们吃饭,妈妈让齐明月点菜,她举着菜单看了半天,点的都是自己常吃的几种菜。妈妈抢过菜单,小声说:“点的都是你爱吃的,这么多人就不能问问人家想吃什么?”
一句话就把女儿否定的彻彻底底。女儿会认为自己做事不够周全,可能以后也不愿意再点菜了。
齐明月妈妈坚信自己的认知水平高于孩子,坚信孩子只有符合自己的要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毕业后,齐明月做了一名电视台记者,可妈妈就觉得当记者没出息。逼着她考公务员。齐明月不敢违背妈妈的意愿,每天只是在装样子看书,其实并没有在准备考试。
直到最后事情暴露,妈妈发现了她并不想考公,大发雷霆。即使女儿壮着胆子流着泪和她说出心事,说妈妈一直在否定她。妈妈还是没有醒悟,反而怪女儿不理解她的辛苦。
可她又何尝理解过女儿的痛苦。也许她真的是太爱女儿了,舍不得女儿受任何苦,希望女儿的人生能更加幸福。可是她从来没有问过女儿想要的是什么。
孩子是需要自己去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的。不撞一下南墙,她永远学不会躲避。人生路上的坑坑洼洼,只有她自己踩一脚,下次才会学着绕过去。
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当父母只看到所谓的“正确道路”,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就很容易生活在否定中,从而失去应有的勇气和信心。


▶正面标签法,让孩子尽情享受父母的夸赞
给你一朵小红花,用正面标签让孩子体验成就感,激发孩子天赋。
什么是正面标签?
就是父母要去肯定孩子做的那些正确、可复制的行为,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做对了什么,然后不断累积正确的行为,体验成就感,顺利成长。
比如,我们看到3岁的小朋友拿着大杯子喝水,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拿不稳杯子会给孩子换小杯子,或者帮助他拿着大杯子喝水。
这样的行为无形中就剥夺了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而且还让孩子觉得自己比较差、能力不行。
父母如果用正面标签法,会说:“哇!我发现你自己拿杯子,学会了两只手捧杯子,这样杯子捧得很稳,做得很好!”这个时候,孩子就知道了,原来两只手捧大杯子是正确做法,会觉得自己很厉害,以后拿大杯子他就知道怎么做了。
两只手捧杯子,就是可复制的正确的行为。类似的行为还有考试之前的复习,考试中的认真检查等等。
虽然我们都爱孩子,但是也需要不断学习爱的表达,不断更新自己对爱的理解。这样我们爱的表达才会让孩子热爱生命。请牢记:爱的本质是激发对生命的热情,而不是做得正确。
所以,父母们,请闭上你们挑剔的嘴,睁开你们那双发现美的眼睛,努力寻找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