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DoP及USB/DSD数字界面运行流程
浅析DoP及USB/DSD数字界面运行流程
DoP(DSD over PCM)技术是突破USB传输DSD音频限制的关键解决方案。本文将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为您解析DoP的工作原理及其在USB/DSD数字界面中的应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音频技术。
毫无疑问,图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最终的声音表现。如果你希望深入了解DSD音频传输技术,不妨继续阅读。
多年来,DSD一直作为官方数据标准而存在,但其传输却受到诸多限制。同时,Apple硬件及操作系统(MacOS)也不支持USB输出DSD Native,仅限PCM。如何突破这个限制?那就是DoP,一个主要基于USB的开源协议,也可扩展到Firewire, AES/EBU, S/PDIF等其他接口。根据DoP标准定义,一个24bit/176.4k的PCM Frame,其前8bit存放DSD标志位,而后16bit则存储DSD数据。对于128xDSD,采用352.8k极易实现封装。从原理上讲,这种封装方式还可以一直扩展下去。至于DoP是否属于原生DSD?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导入Frame的完全是DSD RAW数据,其间无任何转换。
目前,主流方式是实时DoP,即由播放软件完成。J.River、Foobar2000(FB)等播放器都有相应的设置。那么,实时DoP对WAV、FLAC等PCM格式文件有影响吗?答案是没有,软件是通过文件类型识别的,遇到PCM格式文件就会自动忽略DoP处理。
第二种DoP方式是预先封装。Foobar2000已经发布了相关插件,或者可以使用命令行工具ProDoP程序,导入DFF文件,然后输出封装后的"WAV"文件。当然,还可以进一步将封装后的文件编码成FLAC、AIFF甚至APE格式,这样可以添加Tags和Cover。再一个问题,执行DoP封装会影响效率吗?由于没有转换、没有浮点运算,封装过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之前进行过一个DoP测试,整个过程与拷贝一个文件没有两样,非常快速。顺便说说接口问题,DSD-DAC与PC之间专业领域多用Firewire(FW),而商用DAC则普遍采用USB。个中原因,无外乎习惯和普及程度。在PC/Mac与DAC核心之间,一个关键性的"桥梁"就是USB-DSD界面。USB-DSD界面可以有两种形式,即内置和外置。
大多数DSD-DAC,采用内置界面。这个很好判断,背板上有USB接入口(或FW火线)。外置DSD界面,以I2S Bus连接解码器。连接介质可以是网线、航空头或HDMI线,但长度越短越好。外置界面,玩法上多了一些选择,电源可以灵活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