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牛奶就肚子痛想放屁,是过敏吗?
一喝牛奶就肚子痛想放屁,是过敏吗?
喝牛奶后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是乳糖不耐受还是牛奶过敏?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的区别,以及乳糖不耐受的常见原因。
众所周知,想检测一款奶茶是不是纯奶做的,只需要一位“乳糖不耐受”的宝子。
图源:图虫创意
腹胀、多屁、腹痛、腹泻,这些症状自然会告诉你答案。但很多人发现,小时候天天喝牛奶都没事儿,怎么长大了反而“敏感脆弱”了呢?该不会是过敏了吧!
乳糖不耐受与乳制品过敏
牛奶过敏,其实就是对牛奶中的蛋白质(如酪蛋白和/或乳清蛋白)发生的免疫反应,多见于婴幼儿。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症状及体征,严重程度不一,可累及皮肤(如皮疹、荨麻疹)、消化等多个系统。
乳糖不耐受,则是由于肠道中的乳糖酶不足,乳糖无法被有效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葡萄糖和半乳糖)。未被分解的乳糖会在大肠中被细菌疯狂发酵,产生气体和酸,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二者的区别
牛奶蛋白过敏与乳糖不耐受都常表现为儿童喝奶后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要区分这两种情况,需要观察喝牛奶后出现的症状。此外,有过敏病史或家族史的孩子更可能出现牛奶蛋白过敏。
一般来说,乳糖不耐受的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原发性乳糖不耐症: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开始表现。许多人在婴儿时期乳糖酶活性高,但随着年龄增长,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就会导致乳糖不耐症的发生。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常见于东亚、非洲和南美洲的人群。
继发性乳糖不耐症:这种类型是由于小肠受到损伤或疾病的影响,如胃肠炎、乳糜泻、克罗恩病等,导致乳糖酶分泌减少。与原发性乳糖不耐症不同,继发性乳糖不耐症在疾病治愈后可能有所缓解。
先天性乳糖不耐症:这是极为罕见的类型,通常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从出生起就缺乏乳糖酶。这种情况会在新生儿期发病,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容易引起脱水、电解质丢失,甚至危及生命,需要终身回避含乳糖食物。
发育性乳糖不耐症:这种类型通常出现在早产儿中,由于小肠发育不完全,导致乳糖酶活性不足,但随着肠道发育的完善,症状通常会得到改善。
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乳糖不耐受?
很多人会纳闷,为什么有些人之前好好的,突然就对乳糖开始“抗拒”了?这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乳糖酶活性可能会逐渐降低,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
肠道疾病或感染:像胃肠道感染、肠炎这些病也会捣乱,可能会损伤小肠的乳糖酶分泌细胞,导致乳糖不耐症。
饮食习惯改变:这一点也不容忽视,如果长时间不喝乳制品,身体对乳糖的耐受能力可能就会下降,自然会出现不耐受了。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不在短时间内喝大量牛奶,通常不会有明显症状。此外,喝牛奶的同时吃一些全麦面包、饼干等淀粉类食物,也会减少乳糖对肠道的刺激。酸奶或低乳糖、无乳糖的奶产品也是乳糖不耐受人群不错的选择。
如果对乳糖不耐症还有疑问,或是无法区分乳糖不耐症和牛奶过敏,一定要去咨询医生,让专业人士给咱们指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