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养殖完全指南:品种挑选、环境布置与繁殖技巧
孔雀鱼养殖完全指南:品种挑选、环境布置与繁殖技巧
孔雀鱼,以其绚丽多彩的体色和独特的尾鳍形态,成为了许多水族爱好者的首选观赏鱼。这种原产于南美洲的小型淡水鱼,不仅外观迷人,而且饲养简单,非常适合初学者入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孔雀鱼的品种选择、养殖环境要求以及繁殖技巧,帮助您轻松掌握孔雀鱼的饲养要点。
如何选择理想的种鱼
在您决定要繁殖与饲育之前,选择良好的鱼只将会使您在繁殖与饲育的过程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免除中途所带来的麻烦与不便。
一般初入门的人如果想要繁殖孔雀鱼,并不须要详细的研究鱼类的系统,只要选 择了健康状况良好而又无病的鱼只,即有可能达到多产的目的。
如果您想找一些较爲高级的孔雀鱼,却又不知从何 者手,建议您请专家或是信誉卓越的専门店爲您分办出血统优良的鱼种,如果是以繁殖爲大前提,最需要注意的则是雌性孔雀鱼的鉴别,然而雄性孔雀鱼的选择,却也不可乎视。
以下例举雌鱼与雄鱼的鉴别要点供作参考:
- 如何选择雌鱼:在选择雌鱼的时候,我们无法如雄鱼自外表的色彩中判断出优劣,只有专家能依斑点、色调、尾鳍、背鳍、游泳习性来判别优劣。
但首先从约 6-10 只雌鱼当中,剔除臀部有斑点、颜色昏暗、游姿不整和患病的鱼只。另外如果鱼体外背骨体湾曲成 V 字形,或身体尺寸过于短小都算不良。
配种时以三只雄鱼配两只雌鱼或两三只雄鱼配一只雌鱼,受精率则会提高。
雄鱼的选择:在选择最优良的种鱼之前应选出最能表现出特征的鱼种。
以双剑尾孔雀鱼爲例,就必须选择尾部剑尾尖尖其长而飘逸的个体,同时还要注意背鳍的选择也要长而飘逸,才是最理想的种亲。
总之选择强壮与色彩鲜艶的种类,才是最佳的选择。
布景与生态
孔雀鱼生长所需的水质爲中性成 PH 値 7.1 以上的弱验性硬水,如果您鱼红中的水质呈现相反状态则应该立即改善,以免造成死亡状况。
缸内底砂则以矽砂或珊糊砂较爲适当,植入如大皇冠或小皇冠此类耐验性的水草,相信基本布景的构成要件已吿一段落,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如何繁殖
孔雀鱼每次可以生产约 50-100 只,胎生仔鱼太约在出生四个月以后,就有繁殖的能力。
幼鱼的体长如果超过 5mm 的话,就算是相当大的了。有某些种类的雌鱼会在进行生产的同时,会一边吞食幼鱼。
不过一般都是在生产后,就开始追逐幼鱼,如果在生产区的附近,还有其它的孔雀鱼,当幼 鱼自雌鱼的生殖孔中弹跳出来时,或在跌落水底时会被吃掉。
爲了防止幼鱼被母鱼或其它的鱼吃掉,最简易的方法是在水槽中种植密生的水草,当幼鱼出生后,即能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之后再将成鱼隔离至另一个水槽中,则能确保幼鱼安然无事的存活下去。
另一种方法则是设计专用的繁殖笼或产卵槽,加以隔离。我们可以在产卵槽的左右两侧加装隔板形成漏上状(朝下),中间预留幼鱼可以通过的缝隙。
当雌鱼生下幼鱼之后,幼鱼会游往缝隙,形成上下隔离,则不用耽心 幼鱼会被母鱼吃掉。将预产的雌鱼放入产卵槽之前,必须捉住准确的时间,太早或太晚都不行。
当雌鱼的臀馆及腹缮的 三角位置泛黑时,表是已受精的个体,你便可放入水中待产。
如果经过两三天已后仍未生产,可以再复回原缸喂食,待 1 – 2 日后再放入产卵槽待生。仔鱼的生长周期平均爲 30 天左右(且跟春、夏、秋、冬毫无关系)。幼鱼从诞生后 8 小时即能食饵,饵料以人工饵(幼鱼专用)或活饵(如草履虫丰年虾孵化苗等,但较费时费神,需至室外水池寻找或人工孵化)。
等至 10 天左右以后即可饲料和水虫,四个星期之后即可如成鱼一般的活食或人工饲料,等至 3 – 5 个月以后即能进行下一代的繁殖。
幼鱼活饵还是以丰年幼虾苗喂养的营养价值更高。
有了以上的知识,相信即使不懂鱼的人也能着手饲育自己喜欢的孔雀鱼,凭各人的直觉与欣赏角度,加上专研的精神,培育出更爲优秀的品种。
除了娱乐自己以外,更能爲您带来成就感。我们更衷心的期望您能将这份喜悦带给每给爱鱼者,使 其扩展爲富有生态敎育意义的嗜好,共同爲热带鱼而努力。
孔雀鱼毎种的习性可能略有不同,但饲育与繁殖的过程都大同小异,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如果饲育的过程中产生瓶颈,不妨请较有饲育经验的店家代爲介绍详解,再经您个人的融会贯通,相信养鱼的过程之中是充满乐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