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隶书的秘密:你真的知道这些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隶书的秘密:你真的知道这些吗?

引用
网易
1.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J7ETQOQP0552ST6L.html

隶书,作为汉字书法中的一种重要字体,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隶书的起源、发展脉络及其在书法艺术中的独特地位,同时深入解析隶书的笔法、结体和章法特点,并通过邓石如的《作太元传》隶书作品进行具体说明。

隶书的发展脉络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01

  • 关于隶书的起源,存在不同说法,有观点认为其起源于战国时期,而普遍认为其在秦朝已具雏形。在东汉时期,隶书达到巅峰,书法界素有“汉隶唐楷”的美誉。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

  •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工整且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变化丰富,极具书法艺术之美,风格也日益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02

  • 相传隶书为秦朝末年程邈在狱中整理而成,他去繁就简,使字形由圆变方,笔划由曲变直,将“连笔”改为“断笔”,从线条转向笔划,更便于书写。由于当时“隶人”指的是掌管文书的小官吏,而非囚犯,所以隶书在古代被称为“佐书”。

  • 隶书在汉朝盛行,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03

笔法特点

成熟时期的隶书行笔讲究提按顿挫和轻重徐疾。硬笔隶书的用笔相对于毛笔隶书有所简化,比如无需刻意追求藏锋用笔,收笔也不必回锋。具体来说:

  • 点画:隶书的点有多种,大致包括正点、横点、竖点、侧点、撇点、挑点及捺点等,书写时往往落笔较重,收笔较轻,起笔要求藏锋逆入,使笔画开头呈现圆润的形态。

  • 横画:隶书的横画一般有平横和磔横两种。横起笔时用力稍重,可调艺笔尖从多角度切入。平横通常较短较直,收笔较轻;长横收笔时要逐渐加力而后提起。同一字中若横画较多,还可作些俯仰的变化,以增加灵动之感。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04

  • 竖画:隶书的竖画也不能像楷书那样作悬针、垂露,一般不出锋,只需根据字形和作品布局作些轻微的向背变化即可。

  • 撇画:隶书的撇包括短撇、长撇、直撇、弯撇、回锋撇等。起笔稍重,多需变换角度,然后向左下缓缓行进,至收笔处渐渐下按,至收尾处,顺势一顿,借着笔势向上挑起或回收,最后或出锋或驻锋收笔,具体的长短曲直需依据字的形态而定。

  • 捺画:捺画分为斜捺和平捺,其写法与长横有相似之处,只是行笔角度有所不同。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05

  • 折画:隶书笔画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它通常是由横画和竖画组合而成,折的种类较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隶书折画及其写法:

  • 方折:该笔画为横画和竖画的组合,转折处稍提起,调整笔锋后于远处入纸向下徐行。在书写时,笔锋至转弯处微提,向右上方换向转笔向左下运行。

  • 右折角:将笔行至转角处,向左下方换锋运笔,右角明显外突。

  • 竖折:转折时笔锋稍转,宜圆润灵活,切记顿挫粗重运行。

  • 下斜折:书写至转角处,转笔向左下斜势徐行,使折角一下的竖画向内收。

  • 上斜折:逆入向左下运笔,至适当处即转锋向右,使折角以上的画成斜势,转折处宜大些。

  • 绞丝折:由于该笔画的折角较多,在书写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参差错落,力求生动多变,形容各异。

  • 钩画:隶书中钩的种类也较多,但用笔大多类似,楷书中基向的钩在隶书中在隶书中有些常被省略,右向的钩常被波磔之笔替代。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06

结体特点

  1. 字形扁阔 体势开张

一改篆书纵向取势的常态,而变为横向(左右)取势。从大多数成熟时期的汉碑可看出,隶书的字形多呈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波磔飞动,向背分明,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隶书特点。

  1. 横平竖直 笔画匀称

相较于楷书,隶书更注重横平竖直。尽管汉碑风格各异,但几乎都有着这个特点。不过,这种外表的平稳和笔画匀称是相对的,书家常常有意进行不平稳的处理,以增加变化和灵动性。

  1. 内紧外松 自然茂密

隶书常常突出字中的主笔,有些汉碑中的一些字的笔画甚至作了夸张性的变长。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07

章法特点

  • 字距小 行距大

隶书扁方的字形和内紧外松的形态决定了其上下字距较松,左右行距较紧的独特的布白形式。这种布局方式有利于展现隶书体势开张、横向取势的特点。

  • 排布整齐

隶书通常在方格或竖条格中进行创作,呈现出纵成列、横成行的规整美感。当书写者熟练掌握后,即使在无格的纸上书写,也能保持整齐有序的状态。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08

  • 落款得当

隶书作品的落款方式较为灵活。可以用行草落款,以调节隶书谨严的布局,避免显得呆板;款字的大小一般要与正文相匹配,通常略小于正文。当然,也可以用隶书落款,使作品的风格更加统一。对于那些直接从隶书开始学书,而行书功底不太扎实的作者来说,用隶书落款可达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 钤印合理

完整的隶书书法作品通常需要钤印。隶书作品中的印一般不宜过多。总的来说,要与款字大小协调,风格保持一致。比如在一幅古朴典雅的隶书作品中,钤印应选择简洁、大气的款式,以与作品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09

  • 虚实相生

在隶书的章法布局中,通过笔画的粗细、墨色的浓淡以及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关系,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效果。实处厚重沉稳,虚处空灵通透,使作品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 整体和谐

无论作品的篇幅大小、字数多少,隶书的章法都追求整体的和谐统一。每个字的形态、大小以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都要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10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11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12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13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14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15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16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17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18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19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20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21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22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23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24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25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26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27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28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29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一图30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