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考研407分至今“无学可上”的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考研407分至今“无学可上”的人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708689

2022年考研调剂系统开启第10天,部分调剂考生已收到录取通知,而407分的罗瑞却仍在等待。这位广东姑娘,从一开始的自信满满到如今的焦虑不安,她的故事折射出今年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


罗瑞调剂系统的界面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457万,较上年增加80万,创下历史新高。而院校计划招生人数约110万左右,上岸率仅为24%。水涨船高,今年考研国家线普遍大幅提高,部分院校热门专业复试线甚至达到400多分。

罗瑞第一志愿报考的是广州大学的学科教育(英语)专业,该专业今年的复试线涨至418分,而她的初试成绩为407分,在近200名开外。更令她沮丧的是,由于跨考的原因,她在调剂过程中屡屡碰壁。

高光时刻

罗瑞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大学期间,她选择了公共管理类专业,但发现自己更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为了实现教师梦,她决定跨考学科英语专业的研究生。

报考广州大学是罗瑞深思熟虑的选择。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姑娘,她首先考虑的是地域因素。同时,她认为“双一流”高校竞争力太大,而广州大学作为一本院校,认可度较高,且比自己本科院校更好。

罗瑞的备考过程可以用“全力以赴”来形容。她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从六月坚持到十二月底,每天从早学到晚,即使图书馆停电也不给自己放假。她每天唯一的放松时间就是洗完澡后躺在床上看15分钟手机,连和男朋友交流的时间都舍不得。

初试结束后,罗瑞给自己估分395-405分。2月21日下午17时,广东考研成绩正式公布。她准时登录研招网,屏气凝神地等待分数。当看到407分的成绩时,她非常兴奋,虽然没有达到理想的410分,但这个分数让她感觉已经处于高光时刻。

然而,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她很快发现,自己的排名已经到了110多名,远远低于预期。几天后,她打电话咨询广州大学招生办,得知自己的排名已经接近200名,而该专业今年只招60人左右。这意味着,她连复试的资格都没有。

焦虑循环

罗瑞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中。她开始怀疑自己,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她不停地问学姐排名是否可靠,每天都关注考研群里的聊天,看着410、420、430分的高分考生不断出现,她感到越来越绝望。

她开始考虑调剂,但很快发现,自己的优势并不明显。广州大学只录取60人,意味着前面分数高的140多人都要参加调剂。她尝试联系广东、广西、东北等地的院校,但都遇到了高分云集的情况。即使有407分的高分加持,但本科二本、一志愿“双非”大学、又是跨考生的背景,让她在调剂过程中处处受限。

她尝试跨专业调剂到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但同样没有成功。她拨打了上百通电话,填写了多个志愿,但结果都是一样:招生单位查看了她的申请,但没有给予回应。

“被挑拣的人”

罗瑞形容,调剂见证了她变成“被挑拣的人”的整个过程。她开始降低自己的要求,从最初只考虑广东,到后来愿意去东北,再到最后愿意去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但她发现,即使是这些地方的院校,对调剂考生的要求也很高。

她尝试联系温州大学、闽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院校,但都没有收到回应。她甚至放下了自己想读一本的“小心愿”,只要看到调剂系统上有名额的院校,都会打电话咨询,认真去填,以至于到后来电话打到麻木,调剂系统也记不清填了哪些志愿。

“这就是现实,哪怕是自己看来排名比较后的、很偏远的、一志愿分数很低的学校,调剂都要求都很高,你都要‘舔着脸’去问,但人家还看不上你。”罗瑞直言,自己如果不是跨考生,或者第一志愿报‘双一流’院校,亦或者本科学校好点,也许结果会有所不同。

心怀期待

回想起整个调剂过程,罗瑞想不出其他词来总结,只能用“无语”来形容。如果说一志愿没能进复试对她来说是跌入低谷,那么调剂阶段,就是“地狱修行”。

每天无休止的焦虑一直缠绕着她,今年调剂系统的推迟开放,让这种焦虑持续得更久了一些。“这不是你能控制的,学校以什么条件去收人、能不能调剂上都掺杂了太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但你每天还是要硬着头皮,强逼着自己在一个你觉得没有任何希望的地方付出努力,逼自己复习复试内容,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能接到调剂通知,如果收到通知却没有复习会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罗瑞和朋友的聊天记录

和罗瑞同样跨专业报考广州大学学科英语专业的刘然也经历了类似的崩溃,402的高分却在调剂中没有任何自信,“4月6日下午,我最先拨通绍兴文理学院的电话,对方说,学科英语专业调剂分数需要达到414分以上,我当时就觉得完了,只要能上岸,去哪都行。”

按照“保稳冲”的原则她填了三所学校,重庆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西藏大学,不出意料地没有收到回应。在二轮“调剂”中,她随便填了喀什大学,可是复试自己的表现也让刘然彻底绝望。

不同的是,在她也准备放弃的时候,4月15日晚11点半,刘然收到了喀什大学的待录取通知,这份通知让她激动不已,即便这所学校和她的第一志愿院广州大学,一个地北一个天南。

罗瑞对刘然的反转结局很羡慕,即便这所学校她之前从未听过,她表示如果自己知道这所边疆学校接收跨考生调剂,也一定会报名,“反正是个好专业,又是研究生学历,能‘一战’上就走了,谁也不会想那么多。”

事实上,罗瑞在自知调剂失败后,试图开始寻找工作,因为考研,错过了秋招的她在招聘软件上海投了很多简历,但几乎没有企业回复她。罗瑞发现,即便自己想去就业,可能也没办法找到理想的工作。

“以前我觉得,事在人为,只要我努力了,就一定能做到。但是现在,我慢慢想通了,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的,会有其他外在因素去影响整个局势的发展,我得接受这个现实。”如今,罗瑞已经投入到“二战”的复习当中了,家人也表示支持。

这一次,她决定将目标定位为“双一流”院校,“我觉得自己是有实力去竞争的”。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