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WHO最新发布听力损失分级标准
重磅!WHO最新发布听力损失分级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1年3月3日发布了最新的《世界听力报告》,并提出了新的听力损失分级标准。这一更新对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最新分级标准,并对比其与以往标准的主要差异。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约有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其中儿童3400万,成人4.32亿。据估计,到2050年将有9亿多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直接影响日常沟通,改变患者性格,甚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现已公认听力损失是全世界分布最广的感觉器官残疾,其负面影响居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GBD)排行榜的前列。听力损失的定义及其分级标准的制定对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听力损失分级标准的历史演变
WHO多次对听力损失的分级标准进行修改。目前最常用的是1997年WHO的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标准。2008年由WHO、哈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大学和昆士兰大学共同牵头,成立新一轮GBD评估工作委员会(其中成人听力损失评估小组由12个国家的19名专家组成),对1997年WHO的听力损失分级标准进行了较大的修改。2012年3月,全球20位专家组成国际听力分级工作组(IWGHLC),就该问题分七步工作,希望解决听力损失分级的差异或混乱,明确什么是规范的正常听力,并能够拿出一种严格基于以严重程度为基础的听力损失分级,以协调WHO、ICF和GBD的工作。
2021年WHO最新听力损失分级标准
注:点击可查看大图,本表适用于成人,仅供流行病学研究使用。
听力损失分级标准的比较
GBD与WHO1997年分级的主要不同点
- GBD将听力减退的定义由相对健耳4个频率平均听阈≥26dBHL改为≥20dBHL;
- GBD将听力残疾定义为相对健耳4个频率平均听阈≥35dBHL,而WHO的定义为相对健耳4个频率平均听阈≥41dBHL(儿童≥31 dB HL);
- GBD对单耳听力减退做出明确定义:健耳4个频率平均听阈小于20dBHL,患耳4个频率平均听阈等于或大于35dB HL,且认为单耳听力减退应划入轻度听力减退,而WHO未对单耳听力损失做出定义,更未分级;
- GBD将听力减退分为6级,而WHO分为4级;
- GBD更关注到听力损失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的不同反应。
WHO 2021年分级与1997年分级的主要不同点
- 轻度听力损失由25dB降低到20dB;
- 程度分级增加了中重度,每15dB为一级;
- 增加了单侧听力损失的标准;
- 分别诠释了极重度听力损失和全聋的定义;
- 2021年标准将听力减退分为7级,而1997年分为4级;
- 2021年的分级标准更关注到听力损失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的不同反应。
听力残疾的定义
我们可将听力残疾的定义演绎为听力减退(机体功能或结构损害)、聆听困难(活动受限)和沟通障碍(参与约束)三者之一或全部发生缺陷,使个体听力 (健康状况)和其声学环境 (环境)及沟通能力(个人因素)之间出现负面表现。不能以纯音测听的结果作为唯一标准,应从功能(听力减退)、活动(聆听困难)和参与(沟通障碍)三方面综合考虑,并将其与环境及个人因素(能力,表现)之间是否出现负面表现来衡量。有些报告以言语测听结果进行听力分级,目前在我国尚难进行。对成年人而言,听力损失的自我报告(self-reported hearing loss)虽然较粗糙,但仍不失为可以考虑的多因素综合的方法之一。
ICF按表现困难的校准度(calibration of difficulty in performance)将残疾/减退(disability/impairment)分为5级:
- 0-4%为没有问题
- 5-24%为轻度
- 25-49%为中度
- 50-95%为重度
- 96-100%为极重度
卜行宽教授指出,如何综合上述各种因素与此分级“对号入座”实非易事,尤其是除了听力损失之外,还要考虑耳鸣、助听器、人工耳蜗等的影响与计权就更为困难。
应用2021年WHO听力损失分级标准时的注意事项
- 尽管可以用分级、PTA等指标来对个人的听力情况进行评估,但不应将其作为听力残疾的评估或干预措施(如助听器、人工耳蜗)选择的唯一参考标准。
- 安静环境下使用耳机检测纯音的辨别能力,但这并不是诊断听力障碍的可靠指标。不应只用听力指标来衡量患者在噪声环境下的聆听困难。
- 对于不对称性听力损失和单侧聋患者而言,要根据其遇到的困难进行适当关注和干预。
- 听力阈值是指听力较好耳在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平均听阈。
2021年WHO听力损失分级标准给我们临床听力学诊断带来新的诊断标准,将为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如果按2021年WHO听力损失分级标准推算,我国和全球的听力减退和听力残疾的患病率会大幅度上升,也能够及早发现安静和噪声环境下的听力损失的问题。“防聋治聋”工作也将显得更为重要。
上海新华医院听力眩晕中心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听力障碍及眩晕诊治中心是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中残联及上海市人工耳蜗植入基地、卫健委新生儿听力筛查培训基地、卫健委助听器验配师培训机构、国际听觉与平衡学院(上海站)、新华-渥太华听力言语障碍诊疗中心,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的听力障碍及眩晕诊治中心之一。中心拥有医师5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4名、博导1名、硕导1名;还有8名技师,其中硕士2名。
中心率先在上海开设听力障碍及眩晕诊治专科门诊,并专门成立了眩晕内科和外科病房以及“眩晕疾病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为各类常见及疑难耳聋、耳鸣及眩晕患者提供全方位、个体化、综合性的诊断和治疗。目前中心拥有国内最完善的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测、诊断和干预康复技术和设备。在婴幼儿及成人的听力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开展了系列的主客观听力学检查和人工助听干预技术,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精准诊治。在眩晕疾病诊治方面,相继开展了系列的国内领先水平的前庭功能检测技术,可以满足各类外周及中枢眩晕疾病的精确诊断及疗效评估。近年来学科发展迅速,致力于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测诊断和干预康复技术的规范化,提倡为各类耳聋耳鸣眩晕患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和优质的一条龙模式服务。
新华医院听力眩晕微信平台依托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力障碍及眩晕诊治中心,自2014年开通以来,受到了同行及患者的广泛关注。2018年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项目编号:18dz2307400)”资助,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成为兼具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听力眩晕医学领域科普微信公众平台,截止2021年3月15日,已发表原创科普文章377篇,关注量23282人,点击人次169.5万,清博指数314.76。
优势特色
各类眩晕疾病的内外科综合诊治
各类前庭功能检测技术
婴幼儿全频率段听力测试及评估
成人及儿童各种难治性听力障碍疾病的诊治
人工耳蜗植入的人工听觉技术
婴幼儿及老年人助听器验配
先天性耳聋分子遗传学临床诊断与咨询
开展的各项专业技术
系统和全面的听力学检查技术,开展目前国内最全面、最先进的各项听力学评估检测方法,如常规纯音及高频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及宽频声导抗测试(WBT)、咽鼓管功能测试(TMM)、言语测听(包括噪声环境下言语测听)、婴幼儿视觉强化测听和游戏测听等行为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骨导ABR、频率特异性ABR(tb-ABR)、耳声发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耳蜗电图(EcochG)、耳蜗微音电位(CM)、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AEP)等。开展侧颅底手术中的听觉监护和耳蜗植入术中的电刺激诱发的听觉脑干反应(EABR)。
系统而全面的前庭功能检查,拥有完备和先进的前庭及平衡功能障碍检测系统:包括眼震电/视图、主观垂直/水平试验、冷热实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甩头抑制试验(SHIMP)、多种刺激方式(气导声刺激、骨导振动刺激、直流电刺激和Tap刺激)诱发的颈肌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电位(cVEMP和oVEMP)检查。
接受各医疗机构听力筛查未通过的转诊婴幼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精准验配婴幼儿助听器,通过听觉言语评估量表、视觉强化测试、游戏测试等手段评估验配效果以达到助听后最佳效果。建立了完善的婴幼儿个体化家庭康复指导模式。
根据听力状况,为先天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前的儿童,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听力下降的成人验配及调试助听器,开展专业的老年人助听器验配工作,具备完善的助听器验配后随访制度,通过验配前的听觉言语评估及验配后的声场测试等,为儿童及老年人提供优质周到的听力康复指导和助听器日常维护服务。
人工听觉植入前评估和植入术后调机,开展适合不同类型听力损失的人工听觉植入项目,包括人工耳蜗、骨锚式助听器(BAHA)和骨桥(Bone bridge)、中耳植入等植入前听力学综合诊断评估。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客观检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机。对人工听觉植入患者制订术后系统、个性化的调机方案,对患者分阶段进行效果评估。结合听觉言语评估量表、行为测听等,完善对听觉言语家庭康复的指导。
开设耳聋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门诊。近年来为逾2000例先天性耳聋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了耳聋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及婚育指导,与市科委、卫健委、残联合作,针对上海地区遗传性耳聋不同目标人群分别确定了耳聋基因突变图谱,确立了常见致聋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多种策略,建立适应多种样本来源、不同技术特点、多层面检测验证的遗传性耳聋常见致病基因诊断技术体系,为遗传性耳聋的预防和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制订梅尼埃病序贯性治疗流程、以及个体化综合性的诊治方案,建立“耳内科与耳外科”的联合模式,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
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个体化远程指导的前庭康复平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前庭康复方案,并实时在线进行前庭康复训练指导、定期在线评估及随访,满足各类眩晕患者的前庭康复诊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和复位,开展BPPV的临床诊断及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仪,通过1080P全高清眼震视频采集,记录清晰实时眼震变化,精准定位6个半规管耳石情况,并根据病变部位进行典型及难治性耳石的复位治疗,使诊断和治疗更加准确、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