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英国原本是一个地处欧洲偏远区域的岛国,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都不曾扮演过什么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经过十几个世纪的发展,它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并在19世纪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本文将探讨英国是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岛国崛起为世界霸权,又如何逐渐走向衰落的。
英国的起源
英国人的种族来源是日耳曼人,他们从5世纪中期开始登陆英格兰。日耳曼人很快对好客的凯尔特人反客为主,并召唤大陆的日耳曼部落陆续来到这个岛屿。经过四个世纪左右的时间,他们逐渐控制了这个岛屿的主要区域,将自己说的语言称为“英语”,并称自己为“英国人”。
然而,当他们在不列颠站稳脚跟之后,却遇到了更强悍的对手的威胁——来自北欧地区的海盗。北欧海盗不断地侵袭英国,使英国人不仅随时处在被掠夺的威胁中,而且还不得不向那些待在英国不走的入侵者缴纳“丹麦金”。
灾难并未到此为止,1066年诺曼人不仅入侵而且还征服了英国。不过这却有利于英国的统一,至少曾经割让给丹麦人的领土重回到英国的怀抱。同时,诺曼人将欧洲大陆文化引入了英国,使英国的海洋性文化特征中掺杂了大陆性特征,因而在文化深处促进了不列颠岛对欧陆国家的认同感,为英国与欧陆国家的合作奠定了文化和意识基础。
大英帝国的崛起
英国的崛起,可以说起始于1588年对战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为了避免这个强大的对手侵入自己的国家,伊丽莎白女王费尽心机,甚至将自己的婚姻大事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考虑。最终英国还是不得不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打了一仗,并且赢下了这场战斗。
接下来,英国面对的是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1652年5月,两国海军在多佛海峡擦枪走火。英国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强行封锁英吉利海峡,由此荷兰经济陷入瘫痪。1654年,两国签署《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认输并承诺遵守《航海法案》。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两国又爆发两次战争,荷兰人凭借海军上将德·勒伊特的神勇发挥,在两次战争中均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但是,荷兰始终无法逼迫英国废除《航海法案》,两国贸易战实际上以英国的胜利划上了句号。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以全新的姿态挑战欧洲头号强国路易十四法国的霸权,连续投入两场遏制路易十四称霸欧洲的战争。即九年战争(1689-1697)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英国在保证欧洲大陆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时,主要通过成功的海外扩张稳步壮大力量,其力量触角大大超越了欧洲的范围。
(此图是描述的是九年战争时期,英王威廉三世于爱尔兰博因河畔打败法王路易十四支持的前英王詹姆斯二世的场景。)
当1740年前后欧洲大陆局势再度出现动荡之时,英国返回欧洲再次抵制复兴的法国称霸大陆的野心。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和七年战争(1756-1763)中,英国与西班牙以及与法国之间的战事都爆发于欧洲战事开始之前,由此产生的影响范围也就自然超出了欧洲,扩展到全世界。英国不仅通过七年战争维持了欧洲大陆均势格局的稳定,还再度摧毁了法国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几乎夺取了法国在北美大陆和印度的所有殖民地。丘吉尔称七年战争后'英国在欧洲之外成为海上和陆上的主人',他援用英国政治家霍勒斯·沃波尔当时的评论来渲染英国显赫的大国地位:'罗马人征服世界用了三百年,我们征服世界只经过三次战役,而目前的世界比罗马时代扩大了一倍'。
(温斯顿·丘吉尔)
进入十九世纪,在通过拿破仑战争和第二次百年战争打败了法国之后,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国家。与此同时,英国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成为了经济强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可以说英国在经济上是霸主地位。由此可见,大英帝国在十九世纪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在1865年曾这样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至十九世纪末,英国本土面积仅30多万平方公里,而海外殖民地却有55块,面积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本土的100倍;英殖民地占所有列强殖民地面积的59%,殖民地人口占列强殖民地人口的74%,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其版图地跨五大洲,分布在每一个时区,大英帝国因而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
大英帝国的衰弱
“盛极而衰”,这是自然规律,大英殖民帝国也难以逃脱。就在189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大典——标志英国盛世顶峰,不列颠举国狂欢时,或许没人注意到,英帝国虽然还是世界首富,但其经济发展逐渐缓慢,已受到严峻的挑战,而这势必动摇帝国的海上霸权地位和殖民大厦基石。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英国丧失了世界经济第一的地位。同时它世界霸主的宝座也被崛起的德国、美国窥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出现,改变了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形成了重新瓜分世界的趋势。在各种矛盾交错中,英德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最终形成了以英德各自为核心的“协约国”与“同盟国”两个军事侵略集团,一场危及全球的争霸战争不可避免。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经济损失十分惨重,债务比战前增加十倍,元气一直无法恢复。而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债权国,代替欧洲国家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世界金融中心也由英国伦敦转移到美国纽约,英国经济辉煌时代已一去不复还。同时,美国加紧海上争霸,大肆扩大海军力量,预期到1924年建成世界最大的一支舰队。1921年华盛顿会议,经过长时间谈判,英、美、法、日、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美国从此取得了与老牌军事强国英国同等的制海权,英国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宝座。
一战后,爱尔兰及英帝国的自治领土分离活动大为加强。1921年,爱尔兰南部26郡脱离英国成为自由邦,英国国名只好改“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自治领要求分离的倾向愈演愈烈。1931年英帝国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都独立自主。虽然它们仍保留在“英联邦”,但这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
英国经过了二战,国力再次大减,再也无法维持其殖民统治。随着二战后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殖民地要求独立。虽然它们大多数都加入了“英联邦”,但是英国再也无法在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英联邦的其他成员了。
历史的演变是无情的。“日不落帝国”已是日暮黄昏,曾插遍五大洲的米字旗除英本土以外只剩下直布陀罗和马岛等少许几处。
参考文献:
[1]陈晓律.忧患意识与“日不落帝国”的兴衰[J].探索与争鸣,2011,No.255(01):13-14.
[2]杨栋.英荷贸易战,“日不落帝国”的崛起[J].金融博览(财富),2019(08):72-73.
[3]邱登科.航海科学造就日不落帝国辉煌[J].自然与科技,2012,No.194(06):41-43.
[4]郑继借.“日不落帝国”之日暮黄昏[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