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间的压岁钱攀比现象严重,如何沟通平衡孩子心态?
发现孩子间的压岁钱攀比现象严重,如何沟通平衡孩子心态?
春节期间,孩子们之间压岁钱的多少常常成为他们攀比的话题。这种攀比心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一谈到攀比,大家就觉得这是一个贬义词。但凡有攀比心的人,就是虚荣心爆棚的人。
实际上,攀比心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状态。只要适度,其是可以被合理转化成正能量的。
至于小孩子,他们也有他们的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也有自己攀比的内容。
其中,过年时候比较压岁钱多寡,也是很多孩子攀比的项目。
只是大多数时候,孩子们之间只是在同伴面前显摆一下自己财力罢了,显摆完了,他们就忘了。根本不会耽误他们正常生活。
但也有的孩子攀比的动机并不是跟同伴吹吹牛就完了,而是会通过压岁钱来比较自己家长和亲戚,与别人家长和亲戚之间的财力。
如果自己家财大,他就会气粗到目中无人;如果自己家实力弱,他就会感到自卑,甚至瞧不起家人亲戚。
这种攀比是有害的,需要及时纠正的。
实际上,只要正确指引,孩子们的攀比心可以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而不会走向极端。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想孩子不过分攀比,父母得先做好孩子的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做一些攀比类的行为。
孩子在耳濡目染下,自然会看淡这些事,也就不会产生过度攀比。
2.带孩子了解压岁钱的意义
如果孩子们能够了解压岁钱背后的真正含义,就会对压岁钱产生敬畏之心,而会主动放弃没有意义的攀比。
那么压岁钱有哪些深层含义呢?
这得先从压岁钱的来历说起。
古代有个叫“祟”的妖怪每年除夕夜都会跑出来伤害小孩,为了保护孩子,长辈们会在大年三十晚上用红纸包上钱放到孩子枕边,这样“祟”就不敢来伤害孩子。
这里的红包就是“压祟钱”。后因“祟”与“岁”谐音,演化成“压岁钱”。
“压岁钱”包含着长辈对小辈深深的期盼、浓浓的祝福,和殷切的期待。
另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是吉祥、喜庆的代表,金钱则意味着财富和好运。
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意味着好运和财富传递,希望孩子们未来的生活富裕幸福。
除此外,压岁钱是我国重要的民俗习俗之一,是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应该世代传承。
3.引导孩子培养正确金钱观
我们可以利用压岁钱,教孩子管理金钱,培养他们的财商和理财能力,让孩子正确认识钱、使用钱和钱生钱。
当孩子们见过钱,又懂得合理消费,还会赚钱,就不会纠结于与别人攀比这点小事,而是会去干类似买书学知识、捐给需要帮助之人等更多有意义的事。
总之,孩子有攀比之心不可怕,只要正确正确引导,攀比也能转化成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