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傷科】皮下腫瘤嚇死人?帶你認識腱鞘囊腫的治療及預防!
【中醫傷科】皮下腫瘤嚇死人?帶你認識腱鞘囊腫的治療及預防!
现代人生活中几乎每天都需要使用键盘和鼠标,但如果长时间使用且姿势不当,可能会在手腕关节附近长出奇怪的突起物——腱鞘囊肿。虽然它属于良性肿块,但带来的警讯却不可忽视。
王小姐是一位小学老师,有一天神色慌张地走进诊室,一坐下就指着自己手腕上的一个圆鼓鼓的肿块问医生:“这是肿瘤吗?突然就长出来了。”医生检查后发现,肿块质地柔软,边界清晰,也不太痛,于是微笑说道:“这是腱鞘囊肿,通常是肌腱使用过度产生的良性肿块,不用太担心,可以先尝试针灸或小针刀治疗。”经过一两次治疗,肿块果然消退了,患者也安心了。
临床上,腱鞘囊肿的患者很多,这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块,主要发生在手腕、手指或足部等关节及腱鞘附近,容易反复发作,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虽然它大多无痛且不具有恶性倾向,但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外观和部分功能活动。
腱鞘囊肿的原因
腱鞘囊肿是纤维性的囊状物,由关节液渗出并在关节囊或腱鞘外层聚集形成的小囊状结构,其囊内充满无色或淡黄色的胶状液体。腱鞘囊肿的形成机制主要是因为长期搬运重物、反复使用导致关节内压力升高,或外伤破坏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均会造成关节液外渗而诱发腱鞘囊肿的产生。一部分患者也可能是天生腱鞘结构较薄弱,容易形成囊肿。
从中医内科的角度来看,腱鞘囊肿的内在病因主要与“气滞血瘀”和“痰湿凝结”有关:
- 气滞血瘀:手腕或关节处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局部瘀滞而形成肿块。
- 痰湿凝结:长期关节活动不足、寒湿入侵或饮食不节制,导致体内痰湿壅滞,积聚于关节部位,形成囊肿。
中医伤科则从结构的角度分析,通常病位都是筋膜张力较大或转折之处,这些地方容易造成局部气血循环不佳,使软组织容易受损且修复较慢,从而导致腱鞘囊肿反复发作。
腱鞘囊肿的症狀特徵
腱鞘囊肿虽然多数为无痛性,但根据囊肿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压迫周围组织,其症状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主要症状
- 肿块出现:腱鞘囊肿通常表现为关节或腱鞘附近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表面光滑且界限清楚。
- 柔軟至彈性質地:囊腫多為柔軟或有彈性的質地,用力按壓時可能略有移動。
- 疼痛:多數患者無明顯疼痛,但當囊腫壓迫到神經或周圍組織時,可能會出現局部疼痛、酸脹或刺痛感。
- 功能受限:囊腫較大時,可能影響到關節活動度,導致手腕或手指屈伸困難。
- 體積波動:囊腫的大小可能隨活動量增減而改變,靜止時減小,過度使用後增大。
常見部位
- 手背或腕關節背側:最常見的發生部位。
- 手掌側:靠近腕橫紋處。
- 手指或足部:囊腫也可能出現在手指關節、肘關節或足背處。
圖片來源:Unsplash
中醫對腱鞘囊腫的治療建議
中醫認為腱鞘囊腫的形成多與氣血失調、痰濕凝滯相關,治療上以疏通經絡、化痰散結為主。最快的方式就是針灸搭配小針刀,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促進局部囊腫液體吸收,效果立竿見影。若為反覆性的腱鞘囊腫,也可用傷科手法對腱鞘周圍相關的筋膜肌肉進行放鬆或調整骨頭位置,緩解局部張力,再內服中藥,加強調理氣血、化痰祛濕,改善個人體質,以減少復發機會。
腱鞘囊腫的預防與自癒方式
腱鞘囊腫本質上無法完全預防,但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工作習慣,可以有效減少其發生的風險,建議如下:
改善工作姿勢
- 避免長時間重複動作:減少反覆屈伸的動作,例如長時間使用鍵盤或滑鼠時,手腕應適時休息或進行放鬆及伸展運動。
- 保持正確姿勢:在工作中保持手腕的中立位,避免過度屈伸或旋轉,此外,肩頸也需要維持在正確放鬆的姿勢,因為肩頸僵硬時張力會連帶影響到手部末梢的筋膜跟著緊繃,容易造成肌腱的摩擦與拉扯。
增強關節的穩定性
- 適度鍛煉:執行超出自己肌力負荷範圍的活動會容易造成肌腱受損,所以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腕部力量訓練,如握力器練習,增強腱鞘及周圍肌肉的穩定性。
- 熱身運動:在高強度運動或工作前進行充分的熱身,減少關節及腱鞘受損的機會。
防寒保暖
- 避免寒濕侵襲:中醫認為寒濕易致痰濕壅滯,因此應保持關節部位的溫暖,避免寒冷環境或潮濕條件。
- 熱敷關節:經常熱敷手腕或關節部位,或是將病位處浸在熱水中,一次約10-15分鐘,有助於促進氣血流通,減少瘀滯。
放鬆筋膜張力
- 適度伸展:雙手兩側平舉,手掌攤開、手指伸直、手臂往後旋轉,頭往上抬,吸氣。頭部慢慢回正、低頭,手掌慢慢往前旋轉,手指微屈,吐氣,雙手落下。
延伸閱讀:拜託,我不想再踩到痛點!淺談足底痛的症狀與預防
專欄作者 周子為
長庚大學中西醫雙主修
高雄醫學大學高齡長照碩士
前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
新世紀中醫診所副院長
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方案單位負責人
中醫負責醫師訓練計畫針傷科指導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