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什么是FURRY?从欧美到亚洲的亚文化现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什么是FURRY?从欧美到亚洲的亚文化现象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pengbaike.com/changshi/O1j4J72lrA.html

FURRY文化是一种源自欧美的亚文化现象,其核心是将动物拟人化,创造出具有人类特征的动物角色。这种文化现象在ACG(动画、漫画、游戏)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在亚洲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FURRY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差异。

FURRY的定义

FURRY,即英文单词fur的变体furry,意思是多毛的,被毛皮覆盖的。该词汇和NTR、人外、工口等词汇一样,隶属于ACG范畴。但是有所区别的是,FURRY是一个原产于欧美地区的ACG词汇。

FURRY的起源

FURRY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年的著名读物《伊索寓言》。该书是西方寓言的鼻祖,其中以大量动物为主角来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非常著名的《龟兔赛跑》、《狼和小羊》等等寓言故事。故事里的动物角色有着人类的思想感情,但是均以动物外貌示人,这其实就是现代FURRY文化的鼻祖。

FURRY的发展

迪士尼算是欧美地区FURRY文化的领军人物。该公司从几个经典形象,比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等等。再到出版的经典动画片,比如《小鹿斑比》、《小飞象》等等。这些FURRY角色形象早在1940年前后就深入美国小朋友的印象。

后来,一本叫做Albedo Anthropomorphics的科幻杂志,推动兽文化在欧美地区成人化的发展。

该杂志也是以动物拟人化为表达手法,描述了一群小动物的太空科幻探险故事。该杂志在欧美地区阅读量相当广泛,使得大量成年人群体对兽设的接受度变高。

亚洲地区的FURRY

为什么亚洲ACG很少见FURRY?东亚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来源与国内。而在我国古代人民的印象中,人是万物之灵,动物如果不能化形为人,就算能够开口说话依旧还是畜牲。这点我们在国内的大量古代传说中都能找到证据。比如《田螺姑娘》、《白娘子》等等正面形象均是能够一定程度变化人形。而《狼》里的前狼假寐、《中山狼传》里的害东郭先生的狼、《西游记》里大量的妖魔鬼怪,这些单纯的动物形象都是非常典型的反面人物。所以说,亚洲ACG群体对人外娘,即人外形占大比例的形象的认同程度要明显高于福瑞。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脑海中的刻板印象。

定义的区别

广义上的FURRY是指一切带有皮毛的人物角色形象,但是狭义的关于FURRY定义却永远没有统一。人外娘算不算福瑞?兽耳娘又是不是福瑞?我们很难给FURRY形象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一般认为:看到某个带有动物元素的形象,感觉更像动物一些。这就是当代FURRY的一个模糊范畴。

生活中的福瑞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不曾注意的福瑞形象。比如《数码宝贝》就是一部参杂了大量FURRY形象的动漫,比如狮子兽、兽人加鲁鲁等等。而福瑞控在专业人口中应该被称为“兽迷”。这些兽迷所扮演的角色,被称为“兽设”。国内的福瑞发展起步相当晚,比起欧美那边从已经成熟的FURRY产业链。我国在2015年才开展第一个记录在案的兽装展览,当时参会者仅仅十人有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