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月,建议日常饮食坚持这3原则,还有这“三宝”可以多吃,顺应春气、疏肝健脾~
进入三月,建议日常饮食坚持这3原则,还有这“三宝”可以多吃,顺应春气、疏肝健脾~
三月的春风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草木开始抽芽,蛰虫也开始活动。此时人体阳气升发,新陈代谢旺盛,正是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的好时机。《黄帝内经》中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我们在春季应顺应自然,疏肝理气、健脾祛湿。如何在饮食与生活中抓住这一时节的养生重点?本文为您梳理一套“吃动结合”的实用指南。
中医认为,春季属木,对应肝脏。酸味入肝,过量食用容易导致肝气过旺,反而容易损伤脾胃。这个阶段宜多吃甘味食物(如山药、红枣、蜂蜜等),既能帮助健脾益胃,又有助于缓和肝气的升发。比如,可以晨起食用一碗山药小米粥,或下午茶饮一杯红枣枸杞茶,简单易行且温和滋养。
初春乍暖还寒,可以适量摄入辛温食材(如韭菜、葱、姜)可助阳气生发,驱散体内积寒。但也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以防上火。推荐一道“韭菜炒核桃仁”:韭菜温中行气,核桃补肾润燥,两者搭配既符合春季养阳需求,又兼顾口感。
春季易发口干舌燥、咽喉不适。饮食需清淡,可以多吃点绿叶蔬菜(如菠菜、荠菜)和润燥食材(如百合、银耳)。避免过多油腻与辛辣,以免加重内热。比如,用百合莲子羹替代饭后甜点,清心润肺又解腻。一些含糖量过高、热性的水果,也不宜多吃,比如芒果、榴莲等。
图源:千库网
做法: 可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即可。
有助于缓解春季咽喉干痒,预防感冒。研究显示,桔梗含皂苷成分,可以促进呼吸道黏液排出;菊花则有一定抗炎作用,适合春季多风干燥的气候。
材料: 茯苓15克、薏米30克、赤小豆20克、粳米50克。
做法: 所有食材浸泡2小时后,放入锅中煮至软烂,可加少许冰糖调味。
中医看来,茯苓利水渗湿,薏米健脾清热,尤其适合南方潮湿地区或体感困重的人群。
图源:千库网
做法: 猪肝切片焯水去腥,与姜片同煮10分钟后加入枸杞叶,加入适量调味料调味即可。
猪肝富含维生素A,枸杞叶有助于清肝明目,这道菜很适合用眼过度或常感视疲劳的人。
春天来临,很容易犯春困,这种情况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早餐可加入燕麦、坚果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午后犯困时,用柠檬蜂蜜水或一小把南瓜子代替咖啡,既补充能量又避免刺激肠胃。
晨起梳头: 用木梳从额前至脑后轻梳100下,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提神醒脑。
午后散步: 在阳光充足的傍晚可以步行30分钟,兼顾补钙,同时还有助于疏解郁气。
拍打肝经: 日常空闲时,可以沿大腿内侧(从脚踝至腹股沟)轻轻拍打,帮助疏通肝气。
图源:《图解:人体经络养生全书》
适当的“春捂”还是有必要的,尤其注意保护颈后、腰腹和脚踝。早晚温差大时,可随身携背心或厚外套,避免风寒侵袭引发关节痛或感冒。
春季肝气易郁结,情绪波动较大。建议多参与户外活动,或通过冥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释放压力。若经常感到烦躁,可以按摩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每次按压3分钟,有助疏肝理气。
春季花粉飞扬,容易诱发过敏。有过敏史的人需减少食用“发物”,如羊肉、海鲜、竹笋等。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如西兰花、柑橘),增强黏膜抵抗力。
图源:千库网
三月的生机,藏在每一口食物里,也融于每一次顺应自然的作息中。无需繁杂的仪式,只需在日常中稍加用心,便能收获一整季的健康与活力。这个春天,不妨从一杯清茶、一碗暖粥开始,让身体与万物一同舒展生长,迎接更多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