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情绪问题咋整?9原因、4类型、8招数搞定!
自闭症孩子情绪问题咋整?9原因、4类型、8招数搞定!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家庭。他们的情绪波动可能源于生理不适、感知觉异常、情绪周期等多种原因。那么,面对这些情绪问题,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从情绪的重要性、自闭症儿童情绪问题的原因以及具体的调节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觉醒来,乖巧的女孩变成了刺猬,不仅对爸妈的问候表现得满满不耐烦,对昔日的好友也爱答不理……如此突然又剧烈的变化,只因“青春期”启动。
形象又夸张,电影《头脑特工队2》巧妙地展示了情绪和行为的关系,让不少人破防。尤其是被青春期孩子折磨的家长,瞬间明白孩子情绪爆发并不是无缘无故。
过来人都懂,孩子没头没脑的情绪突变,最是折磨人。
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这样的痛和难主要集中在孩子的青春期,但对自闭症孩子的家庭来讲,这样的经历可能随时出现。
秒变脸,瞬爆发!说起养育自闭症孩子的挑战,情绪问题一定在其中。
情绪,为什么重要
好女孩大学创办人钱永静在一次培训中,谈到自己做空姐时一次飞行经历,途中有位40岁左右的女乘客突然问她:“空姐和小姐有什么区别?”
钱永静愣了一下,她心里清楚,这名女乘客是在含沙射影地羞辱她。此时,其他乘客也纷纷看起了热闹。
此时,她心中充满怒火。她知道,如果不能把握情绪,怎样回复最后都会演变成一场争执。调整片刻后,钱永静压回怒气,面带微笑对女乘客说道:“小姐您好,空姐是所有乘客对我的称呼;小姐是我对您的称呼。飞行途中,如果您有需要,欢迎随时叫我。我是为您服务的空姐,我叫钱永静。”
短短数言,使得刚还盛气凌人的女乘客,尴尬到无地自容。
情绪,是由一定的刺激情景引起的。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环境事件进行解释或评估,当环境符合人们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否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一个人想要保持平稳得体的生活,就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使其保持稳定。情绪可控,行为才可控。
回到自闭症人士,一个低功能的青年,如果情绪可控,即使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比如叠叠衣服、整理整理货架,社会、企业、个人也能为他提供一个合适的岗位;相反,如果情绪不可控,即使大学毕业,也很难走出家门。
自闭症孩子情绪问题的原因
孩子在发脾气时,行为就会难以控制,比如打自己、打别人、摔东西、重复碎碎念、尖叫、哭喊……
对小小孩来说,因为认识和表达有限,用哭和闹来表达不满,大家还能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规则感的建立,再撒泼打滚,就是问题了。
自闭症孩子因为社交沟通障碍,需求不能正确表达,想法不被理解,是产生情绪问题的原因之一。
具体来看,主要有:
- 生理因素。
病了、饿了、渴了、痛了,当孩子自己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不舒服时,可能就会回到原始的方式,像婴儿一样哭闹。
- 感知觉异常。
谱系孩子的感知觉可能跟其他人有所不同,生活中我们感受不到的刺激,比如风声、雨声、窗帘的摆动、布料的材质等都可能刺激到他们,让他们觉得不舒服。
- 情绪周期。
“哎呀,刺挠啊,说不上哪,闹心扒拉……”这首神曲,大家应该都听过。
情绪就像姨妈一样有周期,自闭症孩子也会莫名的压抑和难受。不过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孩子无聊、无所事事时。
- 博取关注。
孩子会用发脾气的行为吸引周围人的关注。
- 满足需求
当孩子的需求没有被察觉或满足,他们又不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时,可能就会发脾气。
- 逃避任务。
当孩子不想配合某件事,或者不喜欢他面前的物品时,可能也会用发脾气来逃避。
- 刻板思维或行为被限制。
刻板行为和思维是自闭症的核心障碍之一。当孩子某些固有的刻板行为或思维被限制或改变时,也可能会引起他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抓住孩子的双手,不让他抖动。
- 干预者不恰当的指导。
支持自闭症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干预者发出的指令不恰当时,也可能会引发孩子的情绪问题。比如孩子盯着桌子上的面包,但妈妈一直让他完成桌面活动。
- 青春期。
当自闭症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激素的作用,可能会再次爆发情绪问题。()
如何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想要平稳的情绪,就要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情绪调节指人们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得情绪在生理认知、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改变。
情绪调节分为4个类型:
- 按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分为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内部调节源于个体内部;外部调节源于个体以外的环境。
举个例子,当孩子因为玩具哭闹时,突然想到妈妈说过:“不能哭,要说出来”,停止了哭闹,这便属于内部调节;如果妈妈为了不让他哭,把玩具直接给他,这便属于外部调节。
- 按情绪的不同特点,分为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修正调节是对负面情绪的调节;维持调节是对自己有益的情绪的主动维持;增强调节指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
- 按情绪发生的因果情况,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原因调节是针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包括对情景的选择、修改,调整注意以及改变认知策略等。通过改变自己的注意来改变情绪,对诱发情绪的情境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等。举个例子,如果自闭症孩子在公共场所失控,家长知道是因为受不了烘干机的声音,那么就把他带离这个环境。
反应调节发生在情绪激活或诱发之后,是指通过增强或减少、延长或缩短反应等策略对情绪进行调整。比如不知道孩子为什么突然大哭,但抱紧他可以让他平复,那么就先抱紧他。
- 按情绪调节的效果,分为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当情绪调节使得情绪、认知、行为达到协调时,这种调节就叫良好调节;相反,就是不良调节。
列出分类是想告诉大家,情绪调节不止是让孩子做出让步,改变外在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家长一定要注意,自闭症孩子的情绪宜疏不宜堵。对待孩子突如其来且不合时宜的怒火、哀伤、哈哈大笑等失控表达,一定要先观察,再引导,待孩子平静后分析原因,尤其是注意他们是否有身体上的不舒服。
要让自闭症孩子学会情绪管理,除了家长在情绪爆发后救急,更主要的是教会孩子孩子理解情绪,辨别他人的情绪,识别自己的情绪,运用表情和肢体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闭症孩子的很多不恰当的行为都源于沟通不畅。如果孩子能够简单描述、比划,让周围人明白他的想法,便可以大大减少情绪波动的可能性。
如果孩子的情绪来得突然又意外,家长来不及分析原因,这些具体方法也可以尝试:
爱的力量。抱紧孩子,同时在他耳边轻轻数数或唱歌;
手臂转移。引导孩子将双手放在头上,然后慢慢向下移动到肩膀,再到手臂,腹部,大腿,膝盖,脚部。每个身体部位停留 15 秒。
深呼吸。跟孩子做长长的深呼吸,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双手合十,直到他慢慢平复。
4.利用绘本或视频。比如孩子看过《头脑特工队》,可以轻轻跟他讲:“现在,是不是努努在控制你,我们让他动作轻一点,然后慢慢把乐乐找回来吧。”
5.计时发泄。如果条件允许,让孩子发泄出来,但记得利用视觉支持工具(比如计时器),给他设置一个发泄时间。
6.转移注意力。比如用美食、玩具或安抚物诱惑他。部分自闭症孩子有特别迷恋的安抚物,比如一件衣服、一个球、一个娃娃等,在他情绪波动时,可以把安抚物拿给他。
教会孩子描述。家长要用心感受孩子的感受,帮助引导他描述出来。也许他说不清楚,但可以重复他的重点词,慢慢帮助引导他说清楚。这点我们曾采访过的小墨妈妈做得非常好,具体方法可点击:
运动。比如让孩子在公园里跑几圈,或者跳一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带着孩子经常运动。有研究表明,运动有助于提升孩子神经系统控制能力,从而促进情绪调节能力。
得情绪者得天下。
最后特别要强调一点,情绪调节指的是人们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作为家长,咱们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
所以,在孩子失控时,千万不要被他的“怒火”点燃,跟他较劲。而是要先调控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能冷静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平静地引导帮助他学会处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