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维度看,绿化养护为何如此艰难?
从专业维度看,绿化养护为何如此艰难?
随着城市绿地建成面积快速增加,个别地区绿地养护管理工作滞后的情况。如,有的新建绿地初期植物长势旺盛,景观效果很是喜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绿地景观反而越来越差,这种现象目前还是比较常见。据老张的理解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管理和技术两个维度的问题。上期我们从运营维度探讨了绿化养护为什么不好干,本期从专业技术维度来作探讨。
专业教育和研究相对较少
高校对绿化养护学科教学前瞻性不足
在高校园林专业中有气象学、土壤学、植物学、树木学、制图基础、园林生态学、植物病虫害防治、苗圃学、花卉学、园林工程等专业课程,但由于园林养护工作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特点,从这些专业课中所学知识是碎片化的。需要设置绿化养护专题课程将所学的碎片化课程串联起来,而且绿化养护实习也比较少,导致毕业后,同学们不知如何将学到的基础知识系统地应用、分析和解决绿化养护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这也就说明了,高校对绿化养护的发展和对专业人才需求缺少前瞻性。
行业对绿化养护研究较少
园林绿化从学科维度包含苗木、花卉生产研发,植保,规划、设计、建设和管养等方面。从绿化的狭义维度则包含后面四项。但是学者对除了管养之外的研究较多,相关论文或专著对绿化管养也是少见。
由于研究和参考文献不足的情况下,一些绿化养护类文章和技术引用果树栽培和农业的技术思路来指导绿化植物的管养,比如修剪、施肥、喷灌技术的运用等。学者们不太重视绿化养护研究,是因为绿化养护比起其他几个,还是比较难出成果的。所以也就影响了绿化养护整体水平的提高。
企业管理者专业意识和水平不足
近年来,城市大管家概念深入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原因,各地园林绿地市场化运作面积大幅增加。但是,企业对绿化养护的认知淡薄,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手段中标。并由不懂专业知识的外行管理者在现场指挥工人进行管养作业。他们认为管养植物不就是施肥、浇水、修剪和除草吗!只要活着,不就可以吗?也就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则随心所欲。写到这里我不禁想问问,谁给绿化养护企业说“这个行业很好干,利润很高的呢?”
植物生长特性复杂多样
不同植物对环境要求各异
绿化设计为了及时性效果将各类苗木堆积栽植在一块,就形成了所谓复合型园林,美其名曰英式、美式、现代、新古典风格等其设计中包含的植物种类繁多,每种植物对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条件都有所不同。如,月季喜光却栽植在大型乔灌木之中;玉簪喜阴,又栽植于四处无遮阴之处等等事例屡见不鲜。
生长周期差异大
不同植物生长周期长短不一,生长速度也不同。有的植物生长迅速,需要频繁修剪和整形,以保持景观效果;而有的植物生长缓慢,养护工作相对较少。此外,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对养护的需求也不同,如刚栽植的苗木需要特别的呵护,包括适当的遮阴浇水和土壤的管理等,而栽植十年后的植物则需要更多预防其弱化现象的发生。
对土壤适应性不同
植物对土壤的质地、酸碱度、肥力等也有不同的要求。有些植物适合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而有些植物则能在贫瘠的土壤中存活。土壤的酸碱度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例如酸性土壤适合某些花卉生长,而碱性土壤则更适合一些草本植物。养护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对土壤进行改良和调整,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
土壤管理难度大
土壤质量差异
绿地土壤质量会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土壤肥沃,有的土壤贫瘠,有的土壤板结,有的土壤疏松。不同的土壤质量需要不同的养护措施,例如贫瘠的土壤需要施肥,板结的土壤需要松土。此外,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和微生物等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技术人员需要通过合理的灌溉、施肥和土壤改良等措施,来维持土壤的良好状态。
土壤污染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染的土壤可能含有重金属、垃圾、农药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会导致植物弱化,甚至死亡。技术人员需要对污染的土壤进行检测和治理,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
病虫害防治挑战多
病虫害种类繁多
植物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而且病虫害的种类繁多,不断变异。不同的病虫害需要不同的防治方法,有的病虫害可以通过物理防治(如人工捕捉、设置防虫网等),有的需要化学防治(如喷洒农药),有的则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如引入天敌)。技术人员需要准确识别病虫害,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否则可能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甚至对环境造成污染。
防治时机难以把握
病虫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防治时机非常关键。如果错过最佳防治时机,病虫害可能迅速蔓延,难以控制。技术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准确把握防治时机,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抗药性问题
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可能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使得防治效果越来越差。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和去研究和分析各类药品的适用性等。并采用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等,以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灌溉与排水平衡难维持
需水量不同
不同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绿篱地被植物需水量大,乔灌木则需水量小;植物生长期需较多水分,而休眠期则需控制水分。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植物的特性和生长阶段,合理安排灌溉计划,确保植物得到适量的水分。
灌溉方式的选择
灌溉方式有多种,如喷灌、水管、漫灌等。不同的灌溉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技术人员需要根据绿化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例如,喷灌适用于大面积的单一类型的植物,如,草坪和花卉,水管适用于独立的树穴,漫灌则适用于片状植物。
排水问题
绿化区域的排水情况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如果排水不畅,可能导致积水,使植物根系长期浸泡在水中,引发烂根等问题。技术人员需要确保绿化区域的排水系统畅通,及时排除积水,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修剪整形技术要求高
不同植物修剪要求不同
不同种类的植物需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有的植物需重剪,有的植物需轻剪;有的植物需在特定的季节修剪,有的植物则可以随时修剪。修剪不当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美观,甚至导致植物死亡。技术人员需掌握各种植物的修剪技巧,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等,才能进行科学合理地修剪。
安全风险
有些苗木的修剪整形工作通常需要使用高空作业设备,如升降机、吊车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养护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自然因素影响大
物候期变化无常
绿化养护工作受物候期天气影响很大。恶劣的天气条件,如暴雨、狂风、干旱等,都会对植物造成严重的损害。比如,暴雨可能导致水土流失、植物倒伏;狂风可能折断树枝、破坏景观;干旱则会使植物缺水、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湿热高温天气会增加病害的发生概率,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不仅增加了绿化养护的难度,还可能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
相同季节不同年份气候差距较大
由于专业性不足和企业认知度不高,所有的作业都会强调遵循标准化原则,然而,由于近些年来气候变化无常,如果用常规思维和技术标准化去进行管养,势必能得到好的结果。比如:2023年气候虽然多雨,但是温度趋于正常,而2024年不仅多雨,而且多发高温,这也是今年大叶黄杨发生大面积病害的原因。
技术人员就要通过提前对本地区年度气候的分析和预判,结合土壤条件、植物特性等调整技术措施和作业计划等,来预防问题的发生。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从专业技术角度来看,绿化养护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这使得绿化养护工作变得十分艰难。然而,若要确保企业实现良性发展,不妨来到 “老张聊园林”在这里,您可以告知我们您的需求与现状,我们将凭借二十余年的行业全流程管理工作经验,通过对问题的精准诊断与识别,从运营层面为您量身定制针对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