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专家解读:慢阻肺病药物治疗方案全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专家解读:慢阻肺病药物治疗方案全解析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20A0720300

2024年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阻肺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知道你的肺功能”。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吸入烟草或有害气体粉尘引起,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和进行性加重的气急。虽然慢阻肺病无法根治,但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综合管理,可以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本文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顾宇彤教授,深入解读慢阻肺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和医生做出更明智的治疗选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顾宇彤教授

慢阻肺病治疗的总体原则

慢阻肺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急性加重期需要及时控制诱发因素,缓解症状,维护肺功能,预防再次急性加重;而稳定期则需要长期且规范的全程管理,核心目标在于减轻症状和降低未来风险。这两个目标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慢阻肺病管理的重要内容。

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慢阻肺病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是慢阻肺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呼吸康复治疗、家庭氧疗、家庭无创通气、疫苗接种、内科介入治疗、外科治疗等。药物治疗在慢阻肺病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占据着基石地位,特别是对于中重度患者,是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主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支气管舒张剂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包括短效和长效两种。短效支气管舒张剂主要用于急性加重期或缓解期按需缓解症状,而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则用于慢性稳定期的管理。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减少肺部炎症,从而控制病情进展。在实际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单支扩、双支扩或三联方案进行治疗。

单支扩、双支扩和三联方案详解

  • 单支扩:单独使用一种支气管舒张剂进行治疗。
  • 双支扩:联合使用两种支气管舒张剂,通常是一种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和一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 三联方案:在双支扩的基础上,再加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这种方案在控制病情方面通常具有更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急性加重次数较多病情较重需要急诊、住院或合并哮喘的慢阻肺病患者。

三联吸入治疗的使用时机和选择

三联吸入治疗是目前联合制剂中一种较强的治疗方式,但是否称其为“天花板”还需考虑医学的不断进步和未来的发展。临床一般是会对于存在急性加重高风险、二联治疗控制不佳以及中重度及以上的慢阻肺病患者启用三联吸入治疗。临床上主要会根据患者的吸气流速和小气道状态等方面个性化选择用药,如吸气流速低的患者可以选择主动喷雾型的pMDI装置闭合三联,肺功能检查显示小气道病变的患者,会选择能够在外周有更多沉积的超细颗粒药物。

结语

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慢阻肺病患者的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阻力。目前有多种途径可以升级至ICS+LABA+LAMA(三联疗法)吸入治疗,并且已经证实,与LAMA单药、LABA+LAMA和ICS+LABA相比,三联疗法可以改善肺功能、患者报告的结局并减少急性加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改善肺功能,但并不能完全逆转慢阻肺病的病理改变。因此,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积极采取其他措施,如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适当锻炼等,以综合改善病情。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在慢阻肺病的科研和临床实践中能够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

专家简介

顾宇彤教授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复旦中山肺功能室副主任,慢性气道病亚专科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中国颗粒学会吸入颗粒专委会委员,中国药监局器审中心委员。历任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特需综合科主任兼呼吸科执行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肺功能学组委员兼秘书,上海慢阻肺学组副组长。主持或作为主要负责人参加国家八五攻关、国自然和上海市科委等课题6项,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主要负责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10余项。已发表论文58篇(SCI收录8篇),主编副主编科普著作3部,专著2部(分别是《呼吸重症监护和治疗》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参编实用内科学,现代呼吸病学等专著10余本。先后获上海市卫生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市妇联三八红旗手;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先进女职工奖;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等奖励。

参考文献

[1] GOLD 2025
[2] 耿菁, 代华平. 吸入性三联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 44(5):5.
[3] Laube BL, Janssens HM, de Jongh FH, et al. What the pulmonary specialist should know about the new inhalation therapies. Eur Respir J. 2011 Jun;37(6):1308-31.
[4] Brusselle G, Price D, Gruffydd-Jones K, et al. The inevitable drift to triple therapy in COPD: an analysis of prescribing pathways in the UK.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15 Oct 15;10:2207-17.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