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的清朝九大总督
辛亥革命后的清朝九大总督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体制,也影响了清朝末年的封疆大吏们的政治命运。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辛亥革命后的清朝九大总督及其历史背景。
清朝时,地方的最高长官为总督,总管一个省或者两三个省的军事和政事,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一般来说,总督官阶正二品,但是通过兼任兵部尚书到从一品,或加大学士衔为正一品。
清朝鼎盛时期一共有23个省,分别是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奉天、吉林、黑龙江、新疆、台湾,在行政区划分上基本上和现在的中国差不多了。
这23个省,共设置了9位封疆总督,其中山西、河南、山东未设总督,其他总督有管辖两到三个省的情况。
实际上,清朝除了9位封疆总督外,还有漕运和河道总督是专门处理具体民生业务的,只不过漕运总督的事务后来和两江总督重合,因此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裁除。
这9位封疆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东三省总督,其地位也基本上和上述顺序相当。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东三省总督,它相对特殊,也是成立时间最晚的一个,成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朝还有4年就要翘辫子了,它的前身是盛京将军,管理东北地区,那是清朝的发家之地,因此在盛京将军时期地位显赫,不过改为总督后因为存在时间太短,所以地位比较难排。
辛亥革命后,这9位封疆总督也都面临着政治体制的转变,他们自然也经历了站队问题,也都有各自不同的下场。
直隶总督,治所保定,清末直隶总督都兼任北洋大臣,相当于半个外交部,因此地位格外显赫,被视为是疆臣之首。末代直隶总督是张镇芳,他是袁世凯的表弟,因袁世凯而得到这个职位,自然和袁世凯穿一条裤子。民国后,张镇芳依然掌管直隶地区的大权,袁世凯称帝时,他全力支持,随后随着袁世凯的坏事而被捕,55岁时出狱,成为天津盐业银行的董事。
两江总督,治所南京,我们熟悉的《雍正王朝》中的李卫,在那个片子里就是两江总督,清末两江总督兼任南洋大臣,末代两江总督是张勋,就是那个搞了复辟闹剧的张勋。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李卫剧照)
湖广总督,治所武昌,林则徐、张之洞都曾是这个职位上的历史名人。末代湖广总督博尔济吉特·瑞澂,蒙古人,正经的黄金家族后裔,他在武昌起义后躲到了上海,随后被革职,民国后他的资产被查收,最后死于穷困潦倒。值得一提的是,辛亥革命后,清廷病急乱投医,死马当活马医,让袁世凯、王士珍、段祺瑞等担任湖广总督镇压暴乱,他们都没有上任,等着清朝咽下最后一口气。
两广总督,治所广州,末代两广总督是张鸣岐,是个坚定的君主制拥护者,辛亥革命后他逃往日本,袁世凯登基后他回国表示支持,在袁世凯倒台后他投靠日本,成为汉奸,死于抗战胜利后的全民声讨。
闽浙总督,治所福州,清初的范承谟、姚启圣,清末的左宗棠都是这任上的著名人物,末代闽浙总督佟佳·松寿,满洲正白旗人,武昌起义后福建省内革命军起事,他选择吞金自杀,为大清国尽忠。
四川总督,治所成都,又一位《雍正王朝》中的老熟人年羹尧出场,他曾是康熙末年的四川总督,末代四川总督赵尔丰,是一位争议极大的人物,他在西藏平叛过程中杀人如麻,但是在四川百姓中拥有较高声望,引发辛亥革命的保路运动发生后,他实际上处理不当最终点燃了导火索,最后死于兵变,可以说清朝最后的希望就是毁在了赵尔丰的手里。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剧照)
陕甘总督,治所西安,年羹尧、岳钟琪、福康安、左宗棠都是历任中比较出名的,末代陕甘总督伊尔根觉罗·长庚,满洲正黄旗人,武昌起义后,陕西革命党起义,甘肃起兵响应,长庚组织两路军队镇压,两路军和起义军互有胜负,局势胶着,情敌们退位后,长庚隐瞒了消息,清军后来拒绝进攻,与革命军议和,长庚将总督印交给了布政使赵惟熙后独自离去,四年后去世。
多说一句,陕甘总督的地位其实并不高,只有在晚清时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提升了陕甘总督的地位,仅次于直隶和两江。
云贵总督,治所昆明,洪承畴是首任云贵总督,而末代云贵总督叫李经羲,他的父亲叫李鹤章,是李鸿章的弟弟,他于是是李中堂的侄子。这也是一个坚定的帝制拥护者,辛亥革命后他被蔡锷送出云南,到北京组织国事维持会,袁世凯称帝是他积极响应,袁世凯死后他避居天津,1917年府院之争时,被黎元洪任命为总理,但是一周后就被张勋赶下台,几年后在上海病逝。
东三省总督,治所沈阳,这是成立最晚的总督,实际上一共就经历了三任总督,分别是徐世昌、锡良和赵尔巽,其中赵尔巽是前面提到的赵尔丰的哥哥。赵尔巽在武昌起义后组织军队镇压东三省的革命党人,因为有他的存在,所以东三省革命党人不得不转为地下活动,使得东三省是当时少数仍归清廷所有的总督区。民国成立后,赵尔巽先成为奉天都督,随后辞职隐居在青岛,袁世凯力邀赵尔巽担任清史馆总裁,负责《清史稿》的主编工作,他支持袁世凯称帝,最终在完成了《清史稿》的整理工作后于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