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阜阳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谢毅
从安徽阜阳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谢毅
谢毅,1967年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无机化学家。她主要从事无机纳米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在溶剂热合成制备非氧化物纳米材料和特征结构导向构筑无机纳米功能材料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阜阳历史悠久,古称汝阴、顺昌、颍州,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名字“阜阳”源自东汉时期的阜阳侯国,已有1900多年历史。
阜阳人文荟萃,这里是众多历史名人的故里,如管仲、鲍叔牙、吕蒙、刘福通等,他们的智慧和事迹为阜阳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北宋时期的欧阳修、苏轼、晏殊等文豪也曾在此为官,留下了许多佳话和墨宝。
此外,阜阳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苏轼曾赞誉其“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阜阳还保存着许多古建筑、古街巷和古寺庙,如临泉县古城、太和古城等,这些古建筑群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阜阳文化的重要载体。
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阜南柳编等传统手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艺术形式展现了阜阳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就在这样一个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自然风光秀丽、地理位置优越的安徽省阜阳市,却走出来了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谢毅。
谢毅,女,1967年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原籍安徽安庆。1984年,从阜阳一中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本科,1988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合肥一家化工厂当助理工程师。
1992年,谢毅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研究生,师从钱逸泰院士。1996年,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无机化学博士生导师。
1997年,谢毅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年,从美国回国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3年12月,年仅45岁的谢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当年增选的新院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2015年3月,谢毅院士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11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谢毅院士在溶剂热合成制备非氧化物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
谢毅院士率领的研究团队,将溶剂热合成技术发展成制备III-V族非氧化物的普适性方法。而并且通过溶剂热合成技术,谢毅院士成功制备了一系列非氧化物纳米材料,如III-V族半导体纳米材料、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光电子、催化、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谢毅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溶剂热合成技术在无机合成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使得这一技术成为制备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
谢毅院士在特征结构导向构筑无机纳米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
谢毅院士团队针对无机功能材料难以实现高效可控制备与组装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特征结构导向的纳米基元组装新策略。
这一策略充分利用前驱物和目标产物的特征结构来导向性实现原子、分子尺度上的可控制备,从而实现了无机纳米功能材料的精准构筑。
通过特征结构导向构筑策略,谢毅院士团队成功实现了系列有重要应用背景的复杂结构的无机功能材料的构筑。
这些材料在光电、催化、能源等领域展现出优异的性能,为相关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此外,谢毅院士团队还系统开展了材料功能性和介观尺度、微功能结构区、表面和界面、组装控制方式及系统关联性研究。
这些研究深化了构效关联性认识,为优化功能导向的结构构筑、提高相关功能材料的物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谢毅院士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首先,溶剂热合成制备非氧化物纳米材料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
因为通过溶剂热合成技术制备的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光电、催化、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些材料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催化剂载体等方面,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
另外,溶剂热合成制备非氧化物纳米材料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因为部分非氧化物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电性能,可以用于热电转换领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特征结构导向构筑无机纳米功能材实现了材料性能的优化。
特征结构导向构筑策略充分利用前驱物和目标产物的特征结构来导向性实现原子、分子尺度上的可控制备,从而实现了无机纳米功能材料的精准构筑。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调控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无机纳米功能材料。
另外,特征结构导向构筑无机纳米功能材实促进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
通过特征结构导向构筑策略,谢毅院士团队成功实现了系列有重要应用背景的复杂结构的无机功能材料的构筑。
这些材料在光电、催化、能源等领域展现出优异的性能,为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