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两周打嗝不止,男子被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医生提醒:这些情况需警惕
持续两周打嗝不止,男子被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医生提醒:这些情况需警惕
打嗝,这个看似平常的生理现象,有时却可能暗藏风险。近日,厦门一名男子持续两周打嗝不止,最终被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当打嗝持续时间过长时,可能需要警惕潜在的健康问题。
50岁的欧阳先生因持续两周的打嗝症状到厦门市中医院就诊。他的打嗝几乎每分钟都会发作几次,不仅影响了日常交流,还导致他和爱人不得不分房睡觉。尝试了多种民间方法后,效果甚微。
厦门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黄墩煌建议他进行胃镜和头颅CT检查。在检查过程中,由于麻醉导致膈肌暂时松弛,打嗝症状短暂缓解,但麻醉效果消失后,打嗝再次频繁发作。最终,欧阳先生被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经过抗结核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目前病情稳定。
黄墩煌介绍,打嗝原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理性的,由饮食过快或过饱、饮用碳酸饮料、情绪波动而引发,通常时间短、恢复快;另一类是病理性呃逆,如脑膜炎、反流性食管炎、胃炎、食管裂孔疝等疾病都可能引起打嗝。
如果患者出现打嗝频繁,持续超过48小时以上,伴有胃胀、胃痛、反酸、头晕、头疼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消化内科进行检查。
打嗝和嗳气是两种常见的生理现象,虽然都与胃部或膈肌的活动有关,但它们的成因、表现却不同。打嗝是由于膈肌不自主的痉挛性收缩,导致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的“呃呃”声。而嗳气则是指胃内气体通过食管从口腔排出的过程,通常表现为“打饱嗝”或“嗝气”。
如何缓解打嗝?黄墩煌介绍,中医常认为打嗝是胃气不降,针对短暂性的生理性打嗝,可以尝试喝一大口温水,含在口中,每隔一秒钟咽下一小口,分11-12次咽完。这种方法通过吞咽向下动作,可以防止胃气上逆,从而起到缓解打嗝的作用。此外,深吸一口气后尽可能长时间憋住,同样能缓解呃逆症状。
“按压内关穴和攒竹穴也可以有效缓解打嗝。”黄墩煌介绍,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约两寸处,两根肌腱中间凹陷处,按压5-6分钟,有酸胀感即可。攒竹穴位于两眉头内侧凹陷处,按压1-2分钟左右,同样感到酸胀即可。“这两个穴位具有‘降逆止呃’的作用,能够缓解膈肌痉挛。”
此外,做好预防同样也很重要。黄墩煌介绍,吃饭需要注意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或过饱,减少碳酸饮料、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饮食的摄入。其次,情绪管理也很重要,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紧张或焦虑,因为这些情绪可能引发肝气犯胃,导致胃气上逆,从而诱发打嗝。
打嗝时,一般都是无味的,如果伴有气味,需要引起注意。
- 臭鸡蛋味:这是蛋白质发酵后产生的硫化氢等气味,提示蛋白质在胃内留存时间过长,需要警惕是否有幽门梗阻、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情况。
- 血腥味:一般是胃肠道内出血,可见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糜烂性胃炎等疾病,常伴有呕血、便血等情况。
- 苦味:常见于胆囊结石、胆囊炎及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汁反流情况。
- 酸味:胃酸反流即反酸症状,常见于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