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Ⅱ有关滑轮的受力分析(原卷版+解析)
拓展课Ⅱ有关滑轮的受力分析(原卷版+解析)
滑轮受力分析拓展课程
知识掌握
- 滑轮的受力分析(不计绳重和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 滑轮组的绕线方式和受力特点:用同一根绳子绕制的滑轮组中,重物和动滑轮所受到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共同承担,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绳子移动的距离,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 滑轮组段数n的确定及滑轮组绕线方法
- 从轮子数量少的钩子开始
- 动定交替
- 就近原则
- 奇动偶定
- n的确定:有几段绳子直接承担动滑轮的重,则n就等于几。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共4小题)
- 如图所示,图中的甲、乙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比ρ甲:ρ乙=2:1,质量比m甲:m乙=4:5。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
A. 滑轮组静止时,甲乙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
B. 甲、乙两物体的体积比为8:5
C. 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乙的重力之比为3:5
D. 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绳子的拉力之比为3:2
答案:B
解析:
A. 滑轮组静止时,甲乙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合力都为零,故A正确;
B. 由题知,ρ甲:ρ乙=2:1,m甲:m乙=4:5,由ρ=mV可得,V甲:V乙
C. 甲、乙重力之比,G甲:G乙=m甲g:m乙g=m甲:m乙=4:5,则G乙=54G
由图知,n=2,乙受到的拉力F拉=1nG甲=1
乙对地面的压力F压=G乙﹣F拉=54G甲−12G甲
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乙的重力之比F压:G乙=34G甲:54
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绳子的拉力之比F压:F拉=34G甲:12
故选:B。
- 如图所示,滑轮组悬挂在水平支架上,物体B在匀速下降时,通过滑轮组拉着物体A使其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受到绳子水平向左的拉力为100N。当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动物体A时,物体A恰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每个滑轮重均为20N,不计滑轮组的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A所受滑动摩擦力为300N
B. 物体B所受重力为300N
C. 支架受到滑轮组的拉力为220N
D. 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为100N
答案:C
解析:
A. 物体B在匀速下降时,A匀速向左运动,A处于平衡态,水平方向上受到了拉力和摩擦力,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故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100N,故A错误;
B. 由图可知,图中n=3,不计滑轮组的绳重和摩擦,F=1n(G+G动),则物体B所受重力为:GB=3F﹣G
C. 支架受到滑轮组的拉力为:F′=2F+G定=2×100N+20N=220N,故C正确;
D. 当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动物体A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运动,其受到了向右的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还受到了绳子对其向左的拉力,其大小为100N,故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为:F″=F+f=100N+100N=200N,故D错误。
故选:C。
- 如图所示,物体A、B和动滑轮的重分别为100N、20N和10N(绳子重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 F=10N
B. F=15N
C. F=30N
D. F=40N
答案:C
解析:
由图知,此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绳子重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
FA=12(GB+G动)=12×
故选:C。
-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重50牛,通过滑轮与一个重20牛的物体B连接在一起,此时刚好可以使A匀速向右运动,若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之间的摩擦不计,则物体A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力为()
A. 10牛
B. 20牛
C. 40牛
D. 50牛
答案:C
解析:
由题知,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f=F,
因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之间的摩擦不计,且上面的滑轮为定滑轮,下面的滑轮为倒置的动滑轮,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物体A受到向右的拉力:
F=2GB=2×20N=40N,
所以物体A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力:
f=F=40N。
故选:C。
二、填空题(共6小题)
- 如图所示,甲、乙两滑轮组拉着同一物体G在同一表面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其中滑轮C是(选填“动滑轮”或“定滑轮”);若物体G重10N,匀速运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6N,可判断拉力较大的是(选填“F1”或“F2”);其中F1的大小为N.
答案:定滑轮;F2;3
解析:
由题知,滑轮C为定滑轮,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因为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表面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相同,图甲中使用的滑轮组,n=2,则拉力F1=1
图乙中,两个滑轮都是定滑轮,不省力,则拉力F2=f=6N;
所以F1<F2。
故答案为:定滑轮;F2;3。
- 如图甲所示,小明将空吊篮提升到高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空吊篮上升的v﹣t图象如图丙所示,动滑轮重20N,在0~1s内空吊篮处于(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空吊篮重为30N(忽略绳重、摩擦和空气阻力);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20N,则吊篮最多能装货物的质量为19kg。(g取10N/kg)
答案:非平衡;30;19
解析:
(1)由图丙可知,在0~1s内空吊篮的速度在变大,所以在0~1s内空吊篮处于非平衡状态;
(2)由图甲知,吊起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2,由图丙可知,1~2s时,吊篮匀速运动,此时绳子的拉力F=25N;
忽略绳重、摩擦和空气阻力,由公式F=1n(GA+G动)可知,空吊篮重力GA=nF﹣G
(3)忽略绳重、摩擦和空气阻力,当F大=120N时,由公式F=1n(G+GA+G动)可知,吊篮最多能装货物的重力G=nF大﹣GA﹣G
由G=mg可知,货物的质量m=G
故答案为:非平衡;30;19。
- 体重是600N的人站在重为200N的木板上,如图所示。则站在木板上的人要200N的拉力才能使木板水平静止,此人对木板的压力为400N。(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的摩擦)
答案:200;400
解析:
人的重力G人=600N;木板的重力G木=200N;
G人+G木=600N+200N=800N,
由图可知,这800N都由最上面的滑轮承担,而且左右拉力相等。
因此,上面滑轮右侧的拉力为400N。
这400N又由两段绳子平均分担,因此,人手处的拉力为200N;
绳子对人向上的拉力等于人对绳子的拉力,所以人对木板的压力:
F压=G人﹣F=600N﹣200N=400N。
故答案为:200;400。
- 如图所示,在一水平地面上,有一个木箱重400N,通过滑轮组用F=120N的力拉动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滑轮和绳重及轮轴间的摩擦),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240N。
答案:240
解析:
由图可知滑轮组有2段绳子,因为用滑轮组拉动物体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滑轮和绳重及轮轴间的摩擦,所以F=12f摩,则f
故答案为:240。
- 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40N、20N,滑轮重和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10N,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F为20N。
答案:10;20
解析:
滑轮重和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由图知,此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B物体的重力,所以绳子上的拉力
FA=12GB
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A受到的摩擦力和绳对A的拉力平衡,所以f=FA=10N,方向水平向左;
若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受向左的拉力F、向右的摩擦力和向右的绳子拉力FA,且A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10N),因A处于平衡状态且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不变,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向左的拉力F=FA+f=10N+10N=20N。
故答案为:10;20。
- 如图所示,分别使用A、B两种滑轮匀速提起物体,若物体所受重力G=100N,不计绳重、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则拉力FA=50N,FB=100N。若使用滑轮A时,物体上升1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
答案:50;100;2
解析:
由图知,提升物体时,A滑轮和物体一起移动,则A是动滑轮;B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则B是定滑轮;
由题知,不计绳重、滑轮重和摩擦;
A滑轮是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则
FA=12G
B滑轮是定滑轮,则
FB=G=100N;
由动滑轮的特点可知s=2h,则物体上升的高度s=2h=1×2m=2m。
故答案为:50;100;2。
三、计算题(共3小题)
- 边长为0.1m、重为20N的实心正方体A放置在装有水的容器底部,水深0.45m,容器底面积为200cm2。现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将其匀速提升(忽略绳重、摩擦)。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物体A下表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F与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A未露出水面时所受的浮力;
(2)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力;
(3)A完全脱离水面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提示g=10N/kg)
答案:
(1)A未露出水面时所受的浮力为10N;
(2)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力为27.5N;
(3)A完全脱离水面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4×103Pa。
解析:
(1)正方体A的体积VA=(0.1m)3=0.001m3,A未露出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
V排=VA=0.001m3,
所受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001m3=10N;
(2)由图可知n=2,当A完全脱离水面时,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达到最大值F=12.5N,不计绳子重力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根据F=12(G+G
该滑轮组中的动滑轮的重力G动=2F﹣G=2×20N﹣12.5N=27.5N;
(3)当A完全脱离水面后,水面将会降低,水面下降的高度:
△h=V
此时水深:h′=h﹣△h=0.45m﹣0.05m=0.4m,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4m=4×103Pa。
- 如图甲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起一个重为400N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匀速上升了一定高度,人拉绳的力为250N(不计绳重及摩擦)。
(1)若动滑轮自重为G动,物体重力为G,绳子拉力为F。(不计绳重和各种摩擦力)
答案:
略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