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如何估值
科技股如何估值
很多人说看不懂科技股,到了估值阶段,就更不知道怎么拿捏了。但是科技股很有吸引力,一方面前景星辰大海,还有高弹性,市场不好的时候科技股也是为数不多相对活跃的板块。
那科技股投资就是靠运气抓瞎吗?肯定不是,有一套方法,我们今天聚焦科技股的估值,博主平时就是用这个方法。可以这么说,投资科技股,一定要掌握这个方法,它就是茫茫草原上的指南针,不懂就是晕头转向,懂了就相对轻松,这篇也是开年后上班第一天的文章,放在这里,也是突出它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股票投资里有个PE,它是指股价和每股利润的比值,比如说股价是10元,当年利润是1元/股,那PE就是10。但是科技股,很多时候利润很小或者波动很大,有时候甚至是负数,怎么办?
一般来说,最适合用PE进行估值的企业是:a) 经营稳定的成熟企业;b) 利润每年既不增加,也不减少;c) 而且生命周期是无限长。
那很多企业都不具备这样的特征,特别是现实中我们经常碰到PE倍数很大或很小,怎么评判?
今天我们尝试用小学数学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比如说现在有个人,他在接下来3年时间里分别收到一笔钱,第一年收到10元,第二年收到13元,第三年收到13元,此时这个人急用钱,他想把这三笔收款一次性卖给你换成现钱,你愿意出多少钱买?
首先,虽然这三笔收款直接加一起是36元,你肯定不愿意出36元买它。但是能不能出一个很低的价格?肯定也是不行的,因为价格太低的话,会被市场中别的人买走。
在投资里面,有一个叫未来现金流折现,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逻辑很朴素,就是这三笔钱分别算到今天值得多少,比如说:
第一年是10元,如果你愿意今天用9元买、对方也愿意9元卖,这10元钱在今天就是9元;
第二年是13元,如果你愿意今天用11元买、对方也愿意11元卖,这13元钱在今天就是11元;
第三年是13元,如果你愿意今天用10元买、对方也愿意10元卖,这13元钱在今天就是10元。
那这笔交易就应该是30元,因为30元分别是接下来三笔钱折算到今天价格的总价,如果用PE计算的话,这个PE大概是3(=30/10)。
其实写到这里,细心的朋友会发现,PE是未来现金流折现后的总和再与当期利润的一个比值,大小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就上面这个例子,如果第一年收到的是13元、第二年才收到10元,那算出来的PE就要小很多,因为分母变成了13而不是10。
上市公司的经营是持续的,而不是像例子中的3年,那我们只需要把未来每年能够赚的钱都折现到今天,再加总到一起,那就是这个公司的估值。用这个估值除以当下的利润,这个数值就是PE。
比如说,周期股PE时高时低,低的时候可以低到2或者3倍,我们可不能简单想成这家公司三年利润就把我们投资的钱赚回来了。
像周期性强的公司,今年赚了100亿,虽然PE只有3倍,市值是300亿,但是明年利润就变成0了,后年直接变成亏钱,甚至可能把今天赚的100亿全部亏回去,所以PE是一个极度“不稳定”的数值。看到这里,应该容易理解只看PE就来做投资是不对的。
很多科技股都是成长股,那如果用PE的方法投资科技股,多少PE合适?
我们在前面的例子上稍作变通,假设一个满足前面提到的三个特征的公司(企业成熟、利润稳定、生命周期无限长)我们只给10倍PE的话,那一个利润稳定增长的公司,PE应该多少?
很明显,这个PE就是高于10倍,逻辑很简单,稳定经营的企业每年赚1元的话,我们愿意10元买这家公司,但是如果这家公司第二年赚1.1元,第三年赚1.2元……我们自然愿意支付高于10元的价格来购买。
具体应该是多少?其实就像前面提到的,只需要把未来的每一年的利润折现到今天,再加到一起即可,比如说加总后是15元,再除以当下的1元利润,得到的PE就是15倍;如果加总到一起是100,那再算PE就是100。
这样的话,那PE就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字,可以是15、也可以是50,还可以是100甚至更高。
问题在于,科技股的实际情况比上面更为复杂,虽然我们知道有些科技公司未来可以跑出来,确定性也非常高,但是由于当下还在投入期,赚到的钱基本全部投入到研发、团队扩容里,这导致每年的利润接近0,这个时候计算的PE可能是一个几百、几千甚至是负数,这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这就过渡到我们今天最核心的部分,PS估值。
PS估值是指什么?比如说公司市值是100亿,销售收入是10亿,这个时候PS就是10,即用:
市值/销售收入
那之所以用PS,是因为一个10亿销售收入的科技公司,利润可能很低,或者接近于0,如果用PE的话,每年之间波动巨大,而PS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字了。
那为什么用PS估值是有说服力的?
其实PS估值的本质是预期公司成熟的时候,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利润率,打比方说我们预期这个公司未来利润率可以到25%,10亿收入,就是2.5亿利润,那这个时候我们看PE就是40(100亿市值除以2.5亿利润)。
如果一个公司市值是100亿,收入是20亿的话,这个时候的PS就是5(100除以20)。一般PS低的,大概率是未来预期的稳态时候的利润率低,比如说15%,那对于这个例子,20亿收入就能产生3亿利润,如果换成PE话大概是33.3。
A股有个公司叫贵州茅台,虽然不是科技股,但是可以用它来举例,茅台的净利润率达到了50%多,所以它的PS达到了10甚至20,本质是利润率高导致的:
PS估值是PE估值的另一种形式,但是可以避免科技股早期利润波动大或者利润太低的扰动。
那一个公司到底PS多少合适,有不同的方法:
去国际上找同行,看看同行的PS是多少,这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因为同行意味着可能最后的净利润率具备相似性。
另一个是自己根据公司所在行业的竞争地位,分析当公司进入成熟期,比如研发费用下来,或者销售费用下来,来大概预测一个利润率,然后根据一个适合的PE倒推出PS。
一般来说,博主是两个方面并用,相互参照。当然,实际应用的时候,还会考虑这个公司的收入增速、竞争格局,但是这是在掌握了PS估值基础之上再考虑的事情。
如果有朋友说PE看科技股看不懂,你可以给他推荐PS估值,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想要灵活应用PS,就需要理解如何从PE转换到PS,平时研究股票的时候,也看一眼这个公司和行业的PS,时间久了,就对PS有些感觉了。
最后,你使用过PS估值了吗?或者你关注的公司PS应该是在什么范围,也欢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