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二次测量血压时间不再是1~2分钟?最新指南又有改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二次测量血压时间不再是1~2分钟?最新指南又有改动!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LI5PCM05148S1B.html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对血压测量方法进行了重要更新,包括测量设备的选择、测量间隔时间、测量次数标准等。这些变化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去年下半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引起了广泛关注。新指南对内容进行了更新,其中新增了一个"血压测量"章节,这一点尤其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该章节特别强调了"按统一规范进行血压测量"的重要性,并对血压测量方法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

作为护理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之一,规范的血压测量至关重要。随着新指南的发布,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改进实践方法。

2018版与2024版指南的血压测量相同要点

  • 测量前的休息:在测量血压前,患者应至少静坐5分钟,确保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否则测量值可能偏高。
  • 双臂血压测量:第一次就诊时测量两侧上臂的血压,并以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后续测量的固定手臂。

2018版与2024版指南中的变化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2018年版和2024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血压测量方面有哪些重要的修订:

  • 水银柱血压计的淘汰:
    2018年指南已指出水银柱血压计应逐步淘汰,并不推荐使用腕式、手指式血压计及水银柱血压计进行测量。2024年版进一步明确指出,不建议使用水银柱血压计,而是推荐使用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因其准确性与重复性好,测量方法简便易学,优先推荐用于家庭血压测量。

  • 二次测量的间隔:
    以往,血压测量一般间隔1至2分钟,选取较低的数值作为参考。2024年新指南建议将二次测量间隔缩短为30至60秒,并取两次测量值的平均值。
    注意:不推荐在短时间内多次测量血压,因为连续测量可能引起焦虑,导致血压波动,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 第三次血压测量的标准:
    旧版指南中规定,当前两次测量中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差值超过5mmHg时,需进行第三次测量,并计算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新版指南对此进行了调整,要求当差值超过10mmHg时,才需进行第三次测量,并同样记录三次读数的平均值。

  • 家庭血压测量:
    由于许多人在医院就诊时可能会因紧张而出现"白大衣高血压",新指南强调家庭血压测量的准确性通常高于医院诊室。建议在早晨排空膀胱后、服药前及早餐前进行坐位测量,每次测量2~3遍后取平均值;连续测量7天,取后6天的平均值。

2024年版指南中的血压测量要点

新指南发布后,血压测量的具体要点进一步明确:

  1. 血压测量设备:
    推荐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2. 测量条件:
    安静环境下静坐休息至少5分钟后再测量,注意测量时上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3.袖带规格:
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对于臂围大于32cm的患者,应使用大号袖带,小于24cm的患者应使用小号袖带。

4.测量手臂:
首次就诊时应测量两侧上臂血压,并以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后续测量的固定手臂。

5.测量次数:
血压测量时,应在30至60秒的间隔内重复进行一次,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记录下来。若这两次测量中,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差值超出10mmHg,则需加测一次,最终计算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6.特殊人群测量:
对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体位性低血压风险患者,还需额外测量站立位血压,具体在体位改变后1分钟和3分钟时进行。

7.脉率测定: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同时测定脉率。

8.诊室外测量重要性:
鼓励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以辅助高血压的诊断,区分白大衣性高血压与隐蔽性高血压,评估治疗效果,以及识别难治性高血压。

9.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评估血压的昼夜节律,判断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等临床表型。

血压测量是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规范的测量方法对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随着2024年版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发布,我们有了更加科学和精准的测量标准。作为护理人员,只有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和操作规范,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